写在前面
我是一个特别愿意折腾自己的人。喜欢各种手工艺,大抵是因为小学五年级的劳作课上,老师只给我的手工作业打了95分,而明明做的跟我的一模一样的同学却得到了100分,让我这颗好胜的心无处安放。之前在准备考研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是停止了工作的,那时候的自己觉得好空虚哦,似乎失去了工作的自己失去了最重要的标签🏷,啥也不是了。
朋友怕我太孤独,送了一只流浪狗给我养。也正因为这只流浪狗咬破了我给他买的狗绳,因为都是狗毛,没好意思拿出去给裁缝缝好。于是,自己就捣鼓起了缝纫工作。说来也怪,买了缝纫机的自己,在看了很多的教学视频之后,就真的会做衣服了。虽然也不是什么很牛逼的时装款,就是清一色的睡裤睡裙T恤卫衣卫裤,倒也成了妈妈的心头好,朋友还会问我要,也是美事一桩。
这件事给我的启发就是,永远不要让工作成为你的唯一标签,我们有着各种技能待开发,你需要做的不过就是去一直做你喜欢做的事,仅此而已。
其实我并不认可女性就一定要被归类为主内的,譬如做饭、收拾、穿衣等等,正如安妮宝贝说的不设限。而翻开这本书仅仅是因为我想看看其他美好的人类都是怎么装扮自己的生活的。

原文摘抄
1、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2、原来通往幸福的路径如此简单,不过就是,一个人也好好生活罢了。
3、电影《乘着光影旅行》里有一句话:“时间赋予了生命意义,你把时间放在怎样的地方,就得到什么样的生命。”
4、看书,这是第一遍。在书上勾勒精要,这是第二遍。将书中精华抄到本子上,这是第三遍了。再将精华的精华抄到总目录上,这又是第四遍。这么下来,跟你随便翻书的效果肯定不一样。并且,你记下的那东西,会不停琢磨,经常拿出来,与人讨论,加上自己的悟解,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这是第五遍了。
5、当西红柿遇见杭椒,当花生遇到白菜,当棒骨遇到青葱,当我遇到你,没有不可能,只有我们眼睛无法抵达之处。
6、想起安妮宝贝的一句话:不判断、不设限、不焦虑、不怨憎,投入而充分,活出这一刻的天真。也可以用来形容做饭的姿态,抑或人生。
7、与其说这一件旗袍改变了我的着装风格,不如说从这件旗袍开始,我渐渐找到了让我“成为我自己想成为的样子”的方式。
8、真正的人生,从整理之后开始。
9、跑步看似是简单的有速度的前后脚交替,实则包含了身体内外的协调之美,呼吸起伏、手臂的摆动与双脚的配合,精神的全然集中,像回到人类最初的简单的行为本身。乍一看,跑步多无聊,但我隐约感觉到它无聊的背后更为专注的力量。
10、蒋勋的书里有段话:“孤独没有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是因为你害怕孤独。当你被孤独感驱使着去寻找远离孤独的方法时,会处于一种非常可怕的状态;因为无法和自己相处的人,也很难和别人相处。”
11、人生没有结局,所以也不要试图在电影里期待结局,我们能做的,只是在相遇的时候,彼此懂得,尽情绽放,然后继续往前走。
12、爱情无所谓好坏,一切都是你的应得。爱情是一个人人格健康程度的试金石,如果在一段感情里,你们频繁争吵、互撕,没有成为更好的人,而是变得面目可憎,这段感情会让你明白你不适合什么样的人。

阅读感受
几位姑娘说到一个戳中我的点:「所以,不妨试试从头到尾做好哪怕一件小事。慢慢地你就会相信自己,可以做更多事情。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会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吧。」就拿我做衣服的这件事来说,其实也是这样的。从去布料市场买布,从颜色布料种类以及幅宽长度等等,在看到布料摸到布料的当下,其实自己脑海里就有了成衣的样子,我需要做的不过就是买布,裁布,缝合,水洗,便是一件成衣了。从布料到衣服的这个过程,对我来说,实在是太治愈了。你会发现,原来做衣服其实也没那么难,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被拆分成好几个小的单位,一个一个做完,事情也就成了。
不过我也很认同作者的观点,在消费主义横行的时代,大家都陷入买买买的陷阱里。衣柜里全是衣服,被「女生的衣橱里永远差一件衣服」所迷惑,买了的衣服可能一次没穿就一直被放在衣橱里,实在是浪费。就这一点来看,我比较认同的是《零浪费生活》作者所提倡的,可以到二手衣服店淘一些衣服。我之前去日本的时候也去中古店买了一件外套,五年过去了,这件外套依然是我的心头好,带着它闯南走北的。衣服只有被穿上才能真的活过来,而你,只有穿上合适的衣服,才会变成你自己。
对于整理术,之前也看过山下英子的《断舍离》,当时估计也没看出书里的精髓,就按照作者说的,把房间整理了一遍,把东西扔了,空间开阔了很多之后,感觉心理负担也少了,于是,感慨了一句,这本书真有用。如今回想一下也是有点可爱,我想作者想通过整理房间的手法,告诉我们生活也是如此,需要将不合适的东西或是人移出自己的生命中,我们需要聚焦。
我的一位朋友总是称自己为「十级孤独患者」,因为害怕孤独,所以一直都不愿意跟早就貌合神离的男友分手。因为害怕孤独,希望我能从广州搬去上海,这样,可以减轻他的一点点孤独感。因为不愿意跟男友分手,所以只能忍受着无休止的冷暴力,甚至一度到达了抑郁,正如蒋勋所说的,孤独并没有什么错,错的是你害怕孤独,而在寻找逃避孤独的时候,你会更孤独,变得无法跟其他人甚至是自己相处。好像是这样的,只有内心有足够强大的力量,你就会享受和自己共处的时光,更了解你自己,也才可能在人生道路中选择聚焦点,更好地跟其他人相处。
Yoyo提到了《恋爱的犀牛》,我在9年前的夏天也看过,那时候刚好是抽奖送了我两张票,便约上了想跟我复合的前男友一起去看。其实话剧的内容我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好不好也记不清,我记得的是男主角用一桶水浇向自己,我在一边感慨:“鞋子难道不会坏掉吗?”前男友回了一句:“他穿的是CAT,不会坏。”从这对话,我就觉得我跟他是真的不合适,也没办法复合了。从这段对话就知道我们的价值观不同,刚出社会的自己并没有对奢侈品有过多的概念,而已经工作十年的他则不然。更别提他在话剧途中来来回回,离开了好几趟,说是抽烟,现在回想起来大概率是给其他人打电话吧。伪文艺女青年跟接地气男青年,恐怕并不是什么好的搭配。
阅后收获
与其羡慕其他人,不如成为那个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