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职场新人,大家很可能会想到培训,的确一个人初入职场什么都不懂肯定需要进行岗前培训。
那岗前培训都需要进行什么呢?
其实这个问题真不知道,因为不是专业干培训的,虽然也接受过一些岗前培训,但是还不能讲出里面的内容。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读者就会想到职场力,毕竟我们参加培训也是希望职场力可以越来越好!
但是知道一本书可以让我们了解一些关于职场力的一些事情,而且还能学到不用培训就可以学到的一些东西。
这里不得不提到职场力了。
这本书的作者是大石哲之,经营顾问。1975 年出生于东京,庆应义塾大学环境情报学科毕业。进入安盛咨询(Andersen Consulting)后,以战略团队的顾问身份参与全公司的战略会议、市场调查、营业革新等工作。后来参与 Job Web 公司的创设后,成为自由咨询顾问。目前除了担任咨询顾问、作家之外,也经营公司,是大石哲之事务所、Timberline Partners公司负责人。
书中提到:
1.职场力的四个方面:沟通技巧、逻辑思维、资料制作、专业精神。
沟通技巧的首要核心是解决问题。
逻辑思维的原理是云(现象)雨(结果)伞(应对)。
资料制作是针对目标的辅助工作(时刻应对目标)。
专业精神是个人和集体的生存法则。
2.先学会沟通方法再学技巧
如果有一天你做了领导,从领导的角度,你会发现大部分人的努力是白费的。
因为他们并不知道工作的目的,也不会沟通。
3.五分钟学会整理逻辑
可以用逻辑树进行整理
进入咨询公司后,首先要学习的技能就是逻辑树、结构化思维(MECE)、问题解决法等一系列逻辑思维或问题解决的顺序方法。
想必有很多人想要掌握这些技能,但是掌握这些技能的意义是什么呢?
综合咨询界前辈的意见,掌握这些技能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四点。
熟练运用逻辑树的四个意义
①受用一生
逻辑树和问题解决法是最基础,并且永不过时的技能。一旦掌握终身受用。
从毕业进公司到现在,转眼之间15年就过去了。但那时候用的书籍现在还有用。再向前追溯15~20年,大前研一先生和堀一先生刚入职时,当时的咨询行业也还在使用同样的方法。
这表明,在过去的30~35年里,咨询行业的基本方法论完全没有什么变化。现在也是说起问题解决就一定会谈到逻辑树,相信将来也会是如此。
②可以俯瞰问题全貌
一旦掌握逻辑树,就能看见问题的全貌。
很多人不理解问题结构化这个方法,发表意见时没有逻辑观念,想到哪里说哪里。学会逻辑树后,可以在脑海中清楚地看出问题的各个部分在全局中所处的位置。
这样就能发现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就可以从全局上判断什么是最关键的。
逻辑树的每一根分支并不是同等重要,有的分支占60%的比重,有的分支只占10%或5%的比重。习惯用逻辑树后,可以马上辨别出占60%比重的、最重要的分支是什么。
学会判断重要性就可以做到以下两点。
③学会放弃
一旦学会判断重要性,就能学会放弃不重要的部分,就可以有自信地关注重点,合理运用时间。只关注重点,放弃其他。学会放弃后,可以高速、高效地推进工作。
很多人不会放弃并不是因为没勇气,而是因为不明白孰重孰轻。他们认为一切都很重要,做不出取舍,从而无法放弃。
要想学会放弃,需要用逻辑树画出问题的全貌,区别主干部分和枝叶部分。
④加快做决定的速度
如果学会判断重要性,学会放弃,最终能使决策速度飞速提升。因为一个问题不需要花好几天讨论,就可以一下子做出判断,且判断会非常准确。这也促进了工作整体质量的提升。
逻辑树的四个益处
1受用一生
2可以俯瞰问题全貌
3学会放弃
4加快做决定的速度
其中最有趣的要算云雨伞理论了。
“云—雨—伞”:提建议的基本原则
重要性
难易度
在员工进入咨询公司第一年所学的知识中,特别容易理解,并可以马上掌握的就是云—雨—伞理论。
“天上出现乌云,眼看就要下雨,带上伞比较好。”
这其实是对事实、分析和行动三者的比喻。
这是什么意思呢?
要区别事实、分析、行动
云代表“事实”。是用眼睛实际观察到的情况。谁都能看出来天上有没有乌云。
快要下雨,是从现状推测出来的“分析”。也就是说从出现乌云这个事实引出可能会下雨这个分析。
最后是雨伞。也就是说从“快要下雨”这个分析得出带上雨伞这一“行动”。
进一步整理如下:
(事实)“天空出现乌云。”
(分析)“因为有乌云,可能会下雨。”
(行动)“因为要下雨,所以带雨伞。”
这里最重要的就是区分“事实”“分析”“行动”。
如果将三者混淆或遗漏而得出结论的话,那么结论就会不合逻辑。下面我就说一下可能出现的失败。
开卷有益,果然给我一些不一样的思考。增加了对职场力的认知。
相信你看完本书一定会收获很多在职场力方面的思考,从而增加自己的职场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