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点历史
战国策―秦败魏将犀武于伊阙

战国策―秦败魏将犀武于伊阙

作者: 眉间山川 | 来源:发表于2018-05-02 21:30 被阅读10次
战国策―秦败魏将犀武于伊阙

原文

        秦攻魏将犀武军于伊阙,进兵而攻周。为周最谓李兑曰:“君不如禁秦之攻周。赵之上计莫如令秦、魏复战。今秦攻周而得之,则众必多伤矣。秦欲待周之得,必不攻魏;秦若攻周而不得,前有胜魏之劳,后有攻周之败,又必不攻魏。今君禁之,而秦未与魏讲也。而全赵令其止,必不敢不听,是君却秦而定周也。秦去周,必复攻魏,魏不能支,必因君而讲,则君重矣。若魏不讲而疾支之,是君存周而战秦、魏也。重亦尽在赵。”

这是发生在伊阙之战后的事情,伊阙之战,秦国大败韩、魏,斩首二十四万,随即攻周。

伊阙之战是白起的成名战,秦军以不到一半的人斩首二十四万,并杀了魏将犀武。这种形势下,秦军攻周,周朝吓得要死,此时,周公子周最又登场了,他没有去找秦国,没用,所以他找到了赵国,此时的战国是有一定势力的,赵国的话秦国会考虑的。

周最的说客找到了赵国的奉阳君李兑,劝说赵国管管事。依旧是说客的那一套,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秦不攻魏,对赵没好处。虽然此时魏国败了,但魏国势力不容小觑,如果秦放过魏国,等魏国缓过劲,又是一个对手,最好的办法是秦、魏复战,这样的话,周朝也可以躲过一劫,也就是顺手的事情,对赵却是大好事。

说客对秦攻周的结果做了分析,无非赢与输,赢了也是惨胜,输了就尴尬了,反正不管赢与输,秦都不会再去攻打魏国,这对赵国来说不好。

这时赵国出面,动动嘴皮子,让秦国停止攻击周,秦国不会不听的,因为他怕,怕魏国背后捅刀子,所以只能同意,同意的后果就是继续攻打魏国,扩大胜利果实。

这些说客脑壳里转的一定比别人快,想的比别人多,所以才能成功说服这些高层人士。

相关文章

  • 战国策―秦败魏将犀武于伊阙

    【原文】 秦攻魏将犀武军于伊阙,进兵而攻周。为周最谓李兑曰:“君不如禁秦之攻周。赵之上计莫如令秦、魏复战。...

  • 战国策―犀武败于伊阙

    【原文】 犀武败于伊阙,周君之魏求救,魏王以上党之急辞之。周君反,见 梁囿而乐之也。綦毋恢谓周君曰:“温囿...

  • 《历史》与《战国策》札记(一百二四)

    秦攻魏将犀武军于伊阙,进兵而攻周。为周最谓李兑曰:“君不如禁秦之攻周。赵之上计,莫如令秦、魏复战。今秦攻周而得之,...

  • 西周策:犀武败于伊阙

    本篇不是说犀武是如何打了败仗,而是因为犀武打了败仗导致了本篇故事的发生。 公元前293年,当时的秦王是秦昭襄王嬴稷...

  • 《历史》与《战国策》札记(一百三三)

    犀武败于伊阙,周君之魏求救,魏王以上党之急辞之。周君反,见梁囿而乐之也。綦母恢谓周君曰:“温囿不下此,而又近。臣能...

  • 战国策―犀武败

    【原文】 犀武败,周使周足之秦。或谓周足曰:“何不谓周君曰:‘臣之秦,秦、周之交必恶。主君之臣,又秦重而欲...

  • 读书笔记:资治通鉴(25)

    “韩公孙喜、魏人伐秦。穰侯荐左更白起于秦王以代向寿将兵,败魏师、韩师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级,虏公孙喜,拔五城。秦王...

  • 独立自由之道

    赧王中二十二年(戊辰,公元前二九三年) 韩公孙喜、魏人伐秦。穰侯荐左更白起于秦王以代向寿将兵,败魏师、韩师于伊阙,...

  • 让坑杀40多万人的杀神人屠白起听话就这么简单

    今天翻史记看到:说客苏厉对周君说:“击败韩、魏联军,杀掉魏将犀武,攻取越国蔺、离石、祁等地的都是秦将白起。这是他巧...

  • 伊阙之战

    伊阙之战是战国时代时秦、魏、韩三国间的战役。前293年,秦昭襄王的将军白起在伊阙(今河南省龙门石窟附近)击败魏韩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战国策―秦败魏将犀武于伊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wbq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