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秦攻魏将犀武军于伊阙,进兵而攻周。为周最谓李兑曰:“君不如禁秦之攻周。赵之上计莫如令秦、魏复战。今秦攻周而得之,则众必多伤矣。秦欲待周之得,必不攻魏;秦若攻周而不得,前有胜魏之劳,后有攻周之败,又必不攻魏。今君禁之,而秦未与魏讲也。而全赵令其止,必不敢不听,是君却秦而定周也。秦去周,必复攻魏,魏不能支,必因君而讲,则君重矣。若魏不讲而疾支之,是君存周而战秦、魏也。重亦尽在赵。”
这是发生在伊阙之战后的事情,伊阙之战,秦国大败韩、魏,斩首二十四万,随即攻周。
伊阙之战是白起的成名战,秦军以不到一半的人斩首二十四万,并杀了魏将犀武。这种形势下,秦军攻周,周朝吓得要死,此时,周公子周最又登场了,他没有去找秦国,没用,所以他找到了赵国,此时的战国是有一定势力的,赵国的话秦国会考虑的。
周最的说客找到了赵国的奉阳君李兑,劝说赵国管管事。依旧是说客的那一套,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秦不攻魏,对赵没好处。虽然此时魏国败了,但魏国势力不容小觑,如果秦放过魏国,等魏国缓过劲,又是一个对手,最好的办法是秦、魏复战,这样的话,周朝也可以躲过一劫,也就是顺手的事情,对赵却是大好事。
说客对秦攻周的结果做了分析,无非赢与输,赢了也是惨胜,输了就尴尬了,反正不管赢与输,秦都不会再去攻打魏国,这对赵国来说不好。
这时赵国出面,动动嘴皮子,让秦国停止攻击周,秦国不会不听的,因为他怕,怕魏国背后捅刀子,所以只能同意,同意的后果就是继续攻打魏国,扩大胜利果实。
这些说客脑壳里转的一定比别人快,想的比别人多,所以才能成功说服这些高层人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