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些天翻看照片的时候,陡然发现居然没有一张父亲的照片,心里莫名的恐慌,才发现父亲已经离开一年多了,连记忆都开始变模糊,于是焦急地将那些散乱的记忆整理出来,聊以慰藉那些曾经的过往。
父亲和诗
父亲出生于1948年,第二年全国就解放了,老谭家经过几代人的打拼成了地主,到了父亲这一代本可享受上代的余荫,却一下回到了解放前,因此,父亲的心里多少对这个时代有些怨恨。
父亲很小的时候就没了母亲,爷爷之后也没再娶,一个人将四个孩子拉扯大,因此,打心底我很崇拜这位素未谋面的长辈。我想爷爷要是生活在现在,大抵会是个很成功的人。这位经历了人生大起大落却依然伟岸的男人,白手兴家,却又逢末世,家道中落又早年丧妻。
父亲说:“小时候没机会读书,不然我可能是当代最伟大的诗人。”小的时候每每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父亲总会给我们念一首他的诗,然后在我们崇拜的眼神下悠然自得。读高中之后,开始接触了很多历史文人骚客,或许受到父亲的影响,诗经离骚、唐诗宋词、现代诗总能随口朗诵几句,偶尔自己还能琢磨几句现代诗,那时父亲的形象变得不那么“高大了”,当父亲再次说起这个事情的时候,总是回怼他,直到后来父亲提的次数越来越少,我想那时候父亲多少有些落寞,又有些骄傲。
年轻的时候,父亲多少有些才情,这大抵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就心里承认,不过嘴上却不再像小时候那样能说出诚实的话。父亲的诗大多也围绕着爱情,像极了那些多情的文人。父亲年轻的时候大抵做了很多诗,不过或许是少年的叛逆,抑或是时间的磨灭,那些诗最终只留下断断续续的几个字,大多便再也凑不齐一首完整的诗了,最终只留下一首简单的小诗:
鱼儿水中游
文青岸上走
你们双双都成对
文青孤单自闷游
父亲的爱情
年少的父亲曾有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而父亲的才情多半是在那时候逼出来的。听父亲说,那时候写了几百页诗给对方,然而,最终两人没有走到一起,至于具体什么原因,讲了很多年却也没有讲明白,我想大抵,那时候爱情抵不过现实的残酷。
父亲三十五岁的时候才和母亲相识,那是通过相亲认识的,不久父亲和母亲就走到了一起,我想那时候大抵爱情的成分占了少数,柴米油盐占了多数。母亲是独女,在那个年代算是比较少见的,外公去世也比较早,外婆一个人将母亲拉扯大,对于那个时代的女人来说也是很不容易。或许也正是因为两个家庭如此相似,父亲母亲才走到一起。
父亲的爱情和婚姻大抵没有多少绚烂可述说,和大多数普通家庭一样,平平淡淡。母亲有时候和我谈论父亲的时候告诉我,年轻的时候,父亲可勤快了,天黑了都还要哼着歌挑一担大粪到地里,从来都不喊累。
父亲干活的时候总是喜欢唱歌,大多是那些红军年代和自编的调子,每每这个时候,一家人总会停下来歇一会。父亲的嗓音就我现在看来要比好多明星更动听,圆润沉重、朴实悠远、还有一份欣喜欢快的味道,那时候母亲的脸上总是带着笑容,我想那或许是爱情的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