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只是平凡人。
不像哲学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
所以他们对生活的期翼和看法就体现在最普通的一日三餐上:
01
比如大清早起油锅炒一碟青菜佐粥。粥当然也是精心搭配的粗粮粥,还要有一年四季不能断的小个土鸡蛋。
02
比如迎接归家的儿女,必要访一只一年以上的老母鸡,加黄芪、红枣、枸杞煲汤,大补气血。

03
比如请人来吃的小龙虾必要去了头,再用牙刷刷得仔细干净。加土豆,加洋葱,加调料煮得香气四溢,用铜脸盆子盛上桌。
04
比如女儿带对象第一次登门,提前两天就和菜场伙计订好了毛蟹:要留大的、肥的。公母各一半,公蟹食肉,母蟹品黄。

05
比如一个人吃饭时就炒一碗酱丁。手边有余的任何食材都能作“丁”,香干、毛豆、茭白、猪肉,和上豆瓣酱一炒,能下好几碗白饭。余下半碗,晚上再作素面的浇头。
06
比如愿意挑春天的荠菜裹大馄饨,端午就蒸一锅清香四溢的白扁豆三角粽,冬天学北方人揉面团做白馒头。吃不完冻在冰箱里,三餐之间总有饥饿的时候,拿出来热一热就是一顿点心。
07
比如江南春天常吃的腌笃鲜,因为照顾家人口味就舍弃了五花肉,只选最好的金华火腿以提鲜味。

08
比如看韩剧也能汲取些食物的灵感:韩国人总说吃海带汤,我觉着海带清煮没什么味道,就丢几块仔排一起炖烂。手边有别人送的目鱼干和虾皮,也抓一些丢进去提味。
09
比如过年时要讲老规矩,讨个彩头:十八个卤鸡蛋叫作“元宝蛋”,一条清蒸的花鲫鱼寓意“年年有余”…平日扣着做菜绝不浪费,但这天就三口人也要烧一桌子好菜,从今年吃到明年,希望年年都有吃不完的盛宴。

我的手机里一直有一个相册记录我归家的日子母亲为我打理的饮食。
食物是一种最能表达温情的事物。因为它不昂贵,人人都给得起。
我一辈子生活在农村的外婆就只有一种关爱我的方式,就是攒下家里老母鸡下的蛋,等我们造访时叮嘱提上。
现在到我母亲老了,选择在小城市安享晚年。我周末回家一两天,她都为我精心打理三餐。平素不见面聊电话也以闲叙饮食为主。所以我也很了解她们日常在为“吃”忙碌什么。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平凡人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