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考研时代

作者: 沙坞 | 来源:发表于2018-12-25 22:28 被阅读2次

这篇文章没有什么逻辑,仅仅是想抒发一下多年前考研一路上来的一些小想法。

1

考完研的下午,降温了。

专业课做起来的感觉非常糟糕,当晚和朋友约了饭感觉心情还行,但是坐地铁回去的时候失落感才慢慢涌上心头。

那感觉就像是以前参加跆拳道比赛,和对手狠狠干了一架下来,感觉很是爽快。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肾上腺素退去之后,难以忍受的痛苦才到来。腿上的一块块淤青会告诉你,你输了。那种感觉很糟糕很糟糕。

但我并不觉得这是失落感的最主要来源。

考研的时候总会不断去幻想,考完研之后要怎样怎样放飞自我,那种感觉像是在这个时间节点世界会出现巨大的变化,人类突然就实现了共产主义,考前是地狱,考后是天堂,是没有痛苦的乌托邦。

但真正的乌托邦其实是考前,那是一段你在做着梦,并且为着梦想不断去奋斗的时间。梦想这东西,有时候梦着比实现它来得更美好。想象是无限的,而现实是有限的,等到了终点你会发现,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

我早已预见了这样的情况,告诉我的研友,考完也不会有什么差别,人生也不会有什么变化,钱和女朋友该没的都还是没有。虽然理性是这样告诉我,我心里还是没办法不去幻想着未来。

我或许有点理解为什么说“奋斗本身就是幸福了”,我开始想念复习的那段日子,虽然我已不想再来一次。

2

一年前去参加华农的冬至活动,一位考完研的师姐如是说道:考研和高考不一样,是一次孤独的战斗。

15年12月的我,未能深刻感受到这句话的真意;16年9月的我每日一个人在基地呆10多个小时,方才觉得孤独的滋味。那种好几天都没能和一个正常说话、唯一说过两句话是和饭堂阿姨说的那几句“二两,这个,那个,滴卡”,真的能把人逼疯。

更惨的是,你身边的人早已纷纷确定了未来的出路,要不就是保了研,要不就是找到了工作。那段时间的整个社交网络都在晒录取信息,身边人飞黄腾达的消息铺天盖地向你袭来,那感觉令人窒息。然后开始否定自己,觉得三年以来自己的全部努力都是徒劳,你之前形成的信仰和价值观似乎都要被摧毁了。那段时间经常和deter说混得太糟糕不想去同学聚会了。

这样的想法或许有些许功利,但是实事求是,我的确是这么想的,尤其是想到自己的未来仍然飘摇不定,就很难去控制自己的不安和焦虑。

3

考研最大的幸运是认真学了马克思主义,然后决定信仰马克思主义。

我当时学习的时候就感觉,woc,这什么碉堡理论,简直无敌好吗。

为什么马原是正确的?因为马原有三个特点:

解放思想:我有可能会错。

实事求是:我错了我就认。

与时俱进:我错了我就改。

所以一切对的都是马克思主义,一切错的都不是马克思主义。

当然这都是段子,但马克思主义的确给我的看世界和生活一些很不一样的角度。并且由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我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去指导自己的实践,比如考研。

有时候做数学卷会有好几次做个110+左右的分数,要是高考的我心情就会很糟,因为110多分是第一轮复习刚结束你就能拿这么多,现在又过了两个月的结果你还是这么个分数。

这时候否定与自我否定理论就会告诉我,事物的发展总要先成为他的对立面,然后再通过否定的否定回到原点,看似原地不动,实则是更高层次的原点。我的数学又考了低分,实际上是在原有实力的基础上暴露出了过去从未显现出的错误,是一种更高状态的形式。

而矛盾分析法也让我对每一次错误都能够做很好的分析,我为各科的能力考察分为多个层面,每个层面的考察内容,如何提高能力,减少错误,我都有非常细致的战略和战术,实际上这些战略和战术也一直取得很有效的成果,我已经不再是以前一考差就简单归因于基础不扎实刷题不够多的落后复习阶段了,这种如工程师解决工程问题一样的复习方法让我的复习生活觉得非常快乐。(尽管最后数学还是因为记错一条公式满篇跪了)

4

还有另外一个幸运的事情是知道了徐涛老师,听了他的课。

徐涛的课平时当做搞笑视频看都可以,当时每天唯一的盼头就是看徐涛,政治复习简直爽到停不下来,快乐源泉。

而且他的课及其正能量,他会让你重新去爱上这个国家,爱上这个民族。

我觉得每一个人心里都会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国家会好吗?这个世界会好吗?一直以来我们民众总是隐隐约约对国家和政府抱有一点点不信任感,每当各种加强管制的方案下来(文化部下架番剧啊什么的),然后总有一批人出来骂zf,然后感叹国家是不是要1984了,而且还带点崇洋媚外的风气在里面。

当时徐涛讲课时说,国家都是由人组成的,也就是说我们是怎么样的,国家就会怎样。中华民族希望勤俭节约,所以我们老喜欢出口赚钱不喜欢进口消费;中华民族爱好和平,所以我们一直以来都没有进行对别国的侵略战争(元朝特殊情况)。而西方文明有侵略文化,所以总喜欢把自己的一套强加在别人那边。希腊国债严重,其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公民好吃懒做。

这让我想到以前总是听到创行的小朋友说进来华工创行发现并不是那样的人赢啊之类的,说感觉很失望。但华工创行难道不是队员组成的吗,你们是怎样的华工创行就是怎样的啊。队员总是把创行体验差归因于创行和管理层本身,本身就是一件很不负责任的行为吧。

《厕所英雄》里曾经有一段情节是说,男主把城市的公厕缺失赖到了政府的头上,而政府告诉男主说,政府建的所有公厕都遭到了民众的反对,都被拆了。

所以当记者问及男主政府将承担什么责任的时候,男主说:有什么事情都赖政府,先想想你自己有没有责任吧。

当时去听了华工创行的立项会,也是都说政府应该怎样怎样,却没有人说我们应该怎样怎样。就像我们一直以来写的英语作文和语文作文那样,社会有什么问题,因此社会应该要这样。

我觉得这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普遍缺失,都把责任抛给了别人,却无人动身起来自己决定去解决这一问题。

这是一个英雄缺失的时代,每个人都等着被拯救,却没人挺身而出。

这也是为什么我爱公益的原因:如果觉得社会不好,那就自己来修正吧!

5

否定与自我否定原理的另外一种说法叫做“返璞归真”。

逐渐成长的时候我就发现,小时候的一些可笑的想法,背后都藏着巨大的哲学深思。

我小时候可能就已经意识到这个世界最大的不对称是什么:自我和世界。

具体是这样的,我五岁看见我妈穿丝袜很漂亮,但是我是个男的好像又不能穿丝袜。然后我就开始想为什么我不能感受到我妈所感受到的事物,为什么不能魂穿到我们脑袋里获得她的身体,大家身体换着来用,这样我就可以穿丝袜了。

所以五岁我的脑子里理想世界应该是,每个人的意识都可以存在于任何人的身体上的,可以自由穿越,因为这样才是对称的。

但现在我的意识被困在我的身体里面,我不能拥有别人的记忆,不能感受到别人的身体。对你来说,你的世界是只有两个东西存在,一个是被困在肉身的自我,一个是外部世界,你甚至不能确定别人是否真的有意识,为什么你出生就是你而不是他,那如果你只能感到自己的话那死了怎么办,我会随机附身到另外一个肉身身上吗?

直到后来看到看到一本书叫做《推理的迷宫》,知道了缸中之脑和笛卡尔恶魔的时候,我大吃一惊,这不就是我小时候想的那些玩意吗?

而现在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就是主观意识和客观世界,这两个世界最大的矛盾统一体。

因为自我和世界对立而同一,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和世界作斗争,两者的矛盾运动构成了我们的人生。

当我们春风满面走向人生赢家之路时,自我和世界的矛盾是非对抗性关系。

当我们人生失意心如死灰之时,自我和世界的矛盾是对抗性的。

矛盾运动的结局其最终不过是三种,A被消灭了,B被消灭了,AB实现了和谐。

但悲伤的是,在自我和世界的竞争中,世界永远不会输。无论自我怎么挣扎和对抗,无论怎么辱骂它,向它扔石头,世界都永远不会消亡,能够消亡的只有自我,所以如果你无法和世界和解,你只能自我灭亡。

6

我从未赢过。

我已经习惯了10分努力,8分成绩的现实。

我曾在一次分享会讲过,当你年龄越来越大的时候,就会越安于现状,越来越不相信自己能做到什么。

未经风雨的青春总是最最无所畏惧的,虽然你什么都没有,连经济都要靠家人支撑,但是你有的是未来,你会梦想自己有一天,突然有了特殊能力和未被挖掘的绝世天赋,你会梦想自己有一天,能够发家致富,能够名扬天下,能够创造举世伟业。

但是时间一年年过去,你还是没什么大成绩,这时候你就开始接受自己的平庸,走上和别人一样的道路,觉得举世伟业并非你的命运。

这就像你有10000张彩票,特等奖是10亿,你非常自信,相信这么多彩票你总会中那10亿的。你慢慢一张张刮开,彩票越刮越少,然后偶尔能中个五块十块,但是从没有中那10亿。

最后你认了命,10亿并非你的未来,五块十块才是人生。

考前的一个星期我看了科恩兄弟的《醉乡民谣》。主角勒维恩是一个极具才华的民谣歌手,虽然落魄,但是具有那种老派音乐人的固执,不愿意顺应大众喜好而做出改变。他离开家乡,身无分文地一路搭便车来到芝加哥,找到了一位有名的音乐经纪人希望能收到推荐。在他一段倾注灵魂的演奏之后,只得一句“I don't see much money in it”。最后勒维恩回到家乡,成为了渔夫。

不禁泪流。

7

前面的话题有点沉重,聊点有意思的东西好了。

其实在保证长时间复习时间的同时,我还能剩下非常多的时间用来看电影,毕竟我除了考研什么都不用做了。

鉴于犯罪片、爱情片、科幻片已经把所有类型的套路都看了个遍,我开始看剑戟片和西部片。

看剑戟片的原因主要是觉得剑心真人版拍得很酷。最开始接触的是黑泽明的《影武者》(当时老谋子的《影》快上映了),没什么很大感觉,后来看了《七武士》才觉得真的碉堡,才开始疯狂追黑泽天皇的电影。

说实话,黑泽明的剑戟片的动作设计真的丑到爆炸,像极了街边混混打架,被中国武侠片胡里花哨打斗熏陶已久的我一时半会难以接受。

然后开始看小林正树的《切腹》,被磅礴大气的最终决战给震撼到了,可能我近两年都没能再找到如此有逼格的双人对决场景。

10月中的时候,我开始看莱昂内的往事三部曲和镖客三部曲,其中有五部都是归属于西部片范畴。情节上可以说的东西不多,主要是牛仔掏枪对决的很酷,考研的时候就喜欢看这种无脑酷的东西,另外一个原因是配乐很好听,我记得我考试的时候都一直在哼镖客那几首配乐。

我发现剑戟片和西部片的内核极为相像,都在讲时代变迁下被淘汰的人。剑戟片的背景大多都是太平的江户时代,武士失去了意义,变成了浪人,而枪械在日本的引进更是冲击着武士存在的价值;西部片的背景是美国西部大开发,铁路建设完成之后,资本家入局,牛仔的任务也完成了,丧失了时代的价值。

8

Stand Alone Complex,独立个体的复合体,攻壳机动队TV版的主题,讲的是互联网时代,信息化越来越发达的环境,人们所接收到的信息变得趋同。在趋同化的背景下,人们会有强烈追求个性的欲望,而这种对个性的追求反而导致了全体一致的行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行为出于自由意志,认为自己才是这一行为的原创者,殊不知这是“没有原版的复制品”。

04年提出SAC现象似乎正在不断预言着今日的社会,翻开票圈看看就能知道了。但我关心的是SAC之下的个体独特性焦虑。矛盾的同一性越强,斗争性也就越强。如果你看到一个和你长得一模一样的人,说话声音一样,和你有着一样的爱好和习惯,你肯定三观都毁了。这也是为什么克隆人触犯伦理禁忌的原因之一。

我可能一直都处于很强的个体独特性焦虑之中,我现在回想起来以前做过的高校峰会、油城狂想计划之类的玩意,可能有一部分原因是被个体特殊性焦虑驱动着,我想要变得不同,我能从做这些事情之中消减我的焦虑。这种焦虑驱动的行为并不能真正使你获得更多的独特性,反而产生了更加多的趋同,SAC仍在从中作用。当我开始做这件看起来很独特的事的时候,你才发现居然有一群人和你做一样的事情。

然后我意识到一件非常荒诞的事。我放弃保研,决定考研的决定做的非常随意,但是当我复习的时候我发现好几个和我同一时间做同一决定的人。

我一度怀疑我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有多少是我自己真正的意愿,又有多少是SAC,亦或者这两个东西其实就是一个东西。

无戒90天训练营

相关文章

  • 后考研时代

    几天前,顺利从考研中全身而返,朋友圈里全是“感谢那么努力的自己”,我心里是“感谢好运气”。 说起考研,我听到最多的...

  • 后考研时代

    这篇文章没有什么逻辑,仅仅是想抒发一下多年前考研一路上来的一些小想法。 1 考完研的下午,降温了。 专业课做起来的...

  • 我的后考研时代

    看着匍匐在自己脚下一幅一幅的青春,时而奢侈,时而干瘪,时而清明,时而灰暗,我泪流满面。然而,我已习惯现在平...

  • 我的后考研时代

    是从2016年大三的暑假才开始决定考研,那时候实在是闲着无聊,没事做,觉得考研继续读书也可以。就那么决定...

  • 我的后考研时代

    考研结束了,半年来的坚持也结束了。 想起此生可能再也没有机会再做个学生,再也没有机会坐在教室里听讲,再也不能 我说...

  • 写给后考研时代的你

    小飞飞: 你还好吗?看到你微博和空间了,你在回复评论的时候都是表现得很乐观,不知道你是否真的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恢复...

  • “考研后”时代,你想怎么做?

    又是一年考研时,对于大多数考研学生来说,紧张的硕士研究生初试已经落下帷幕,一年甚至多年的复习效果已经呈现,走出考场...

  • 工作后如何考研?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在职人士想要通过考研来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咨询道:工作后还能考研吗?...

  • 考研后

    考研后,不管结果如何,不管手上有多少钱,不管身边发生了什么事,我都要背上书包去旅行,一个人,或者两个人,去外面看看...

  • 考研后

    今天看到学校墙壁上挂着斯坦福大学的英文简介,我第一眼的感觉是划线,翻译,重读。哈哈哈,职业病吗?想到这里突然有点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后考研时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wnq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