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1]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
生活当中破窗效应的现象也随时可见。比如如果你走在一条干净的街上,而你的手上又有垃圾,你把垃圾扔到垃圾桶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但是如果你是走在了一条非常脏乱的马路上,你还会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去吗?
破窗效应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那就是我们要警惕发生在自己身边的那些所谓的小的事情,及时修补,可能就会避免更大的破坏发生。所谓千里之堤,溃于穴蚁,或许就是这个道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