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网络
曾经在得到APP中听到吴军的两封硅谷来信,谈论的主题是“人生最重要的投资”,听后颇为感慨,便敲打了些自己的看法。
人生最重要的投资是什么呢?吴军认为,除了投资自己外,最重要的是配偶的选择。他一开始引用了巴菲特和J.P.摩根的观点。前者认为,对于女生,选择男生的标准是——比自己优秀,如果选择比自己差的那将是麻烦;后者认为,一旦婚姻投资得当,你的事业也将随之达到高峰。假如把婚姻视为儿戏,草率决定,随之而来的惩罚将是离婚,精神痛苦,以及存款的锐减。JP摩根还认为,女人三个基本要求:迷人、有气质、聪明。
巴菲特给出了选择男人的标准,JP摩根给出了选择女人的标准。虽然都是他们各自的标准,但我们咀嚼一番,定有收获。吴军引用了他们的观点,当然说明他是同意的。
我也基本同意大师们的观点。但我不想对女人如何选择男人,男人如何选择女人这个话题上展开讨论,而是回到标题去谈论——人生最重要的投资。
越来越多有智慧的人觉悟到:人生最重要的投资不是房产、不是股票、不是无数的理财产品,而是自己的提升。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我想补充第三个投资要点:孩子。既然投资自己、配偶和自己都很重要,我便想到了更凝练的一句话——人生最重要的投资:三个脑袋。
第一个脑袋,在每个人自己的脖子上。从小到大的教育,就是在给这个脑袋输送养料,为了更好地了解你生活的社会,从而更好地参与进去,工作谋生。可是在如此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传统的小学至大学、研究生……的学校教育已经无法满足个人发展了,必须是抱着不断学习的思维方式,才能可持续地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保持大脑“不生锈”的状态。要在工作上表现出色,需要知识和历练,否则就等着被淘汰出局;成为父母后,要想更为顺心地抚养孩子,必须学习新知识,向各路过来人取经,否则时常焦头烂额、云里雾里,且不知道问题的根子在哪儿。
第二个脑袋,是依靠自己的脑袋选择出来或修磨出来的。怎么理解?吴军在信中侧重于选择,就是在没有确立婚姻关系前的选择。如何选择未来的伴侣,这取决于你现在这个脑袋的“质量”。你脑袋是什么样的“质量”,基本上宣告了你选择伴侣的大脑“质量”,这叫“人以类聚”。我觉得为女人需落落大方,善解人意,不斤斤计较,我选择的老婆大人确是如此。她觉得男人首要的是人品好、肚量大、负责任,这似乎也是我仅有的优点。以上是用脑袋选择脑袋,那么,修磨出来的脑袋是什么意思呢? 几乎所有夫妇结婚成家后,都会越来越多地发现对方身上,之前被放大的优点掩盖的缺点,相处的好一点的是大家睁一只闭一只眼,相处的恶劣一点的是每天指指点点、甚至恶语相向。我和孩子她妈,在孩子出生后的吵架次数明显增加,基本都是围绕孩子的问题。好的是,我们时常在冷静后枕边反思,互相列出自己不妥之处。我认错的次数多了,就意识到,很多看似自己初始阶段斩钉截铁认为自己是对的观点,并非滴水不漏。而后,我决定加速自身提升,进行大量阅读、思考。渐渐地,我们吵架的次数减少了,因为很多时候我想开启吵架模式时,自己能够控制自己了,改变了沟通方式,输送了让她觉得耳目一新的观点,她在我的行为感染下,她觉察到首先改善自身大脑思维比吵架有用百倍。从此以后,我们夫妻感情更为融洽了,聊天的话题拓宽了很多,常常能给对方新鲜的“脑补养料”。这就是我理解的,男女之间,在经过选择后进行的“大脑修磨”,核心是通过改善自身行为,感染对方。夫妻两人的大脑质量,不仅关系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还是维系大家庭和睦的关键。因此,选择高质量的大脑和后期修磨出高质量的大脑是何等重要。
第三个脑袋,是属于你的孩子。帮助你孩子打磨、锤炼出一个高质量的大脑,需要深入幼儿教育、家庭教育巨量的知识。这本身与夫妻两人大脑的质量有着直接联系。与学校里教师们大脑质量有关系吗?有,但更多的是间接关系。孩子的高质量大脑完全不代表着考试高分,会各种才艺。我认为,排序前列、保证大脑高质量的要素应该是:高尚的人品、健全的人格、不灭的好奇心、较为全面的智力(非智商)、左右脑平衡发育……
这颗脑袋投资的好,夫妻俩人生后半辈子快乐多过于忧心,财富、健康均能守住;反之,耗财累心,忧心忡忡:我娃的工作到底好不好?能不能持久?靠这点钱能不能养活自己?我这龟女婿能不能照顾好我闺女?靠不靠谱?这不争气的在外面到底欠钱多少?当初介绍了有钱公子给闺女,现在觉得不靠谱,吵着要离婚,该咋整呢?……
人生是无数选择的堆砌,选择的质量高低取决于脑袋里内容的质量高低(肉丸子还是脑黄金?)。人生最重要的投资,我认为,是“三个脑袋”,然而这一切的原点是自己的这颗脑袋。一颗高质量的脑袋,能选出高质量的配偶脑袋,或以后修磨出来;随后两颗高质量的脑袋培育出另外一颗高质量的脑袋,从此人生幸福多于痛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