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心理我的大学
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作者: 小沐童 | 来源:发表于2017-12-15 16:57 被阅读0次

我不是一位以文字为生的文艺爱好者,也没有散发一丁点文艺气质的女青年,我只是一位忍不住拿起笔来抒写自己怒火的于千千万万中的社会公民。

和大家一样,每天定时的起床、吃饭、学习或者工作,偶尔追个没有营养的肥皂剧,跟着剧情情节的跌宕起伏,心情也随过山车般忽上忽下。都说影视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但是从某种程度来讲,其实生活远比电影更加残酷。前一段时间幼儿园喂药、性侵、虐童事件,刷爆了整个朋友圈,现在只要提起”xxx”幼儿园,会被系统自动屏蔽,显示此内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对此,我的白眼都能翻到巴基斯坦去了。

两、三岁本该是充满童真无忧无虑的年纪,但是却遭遇了猥亵,性侵等一系列残忍事件,更可能被升华为阻碍孩子成长的一辈子的阴影。想想在那些贫穷、经济落后、设施配备尚不齐全的遥远农村的幼儿园、福利院、特殊学校,是否也发生着我们肉眼无法企及的恶性事件那,不敢想象,简直难以想象,说真的,是不敢去想。

根据“女童保护”项目统计,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被媒体曝光的案件高达503起,平均0.73天就曝光1起,也就是每天曝光1.38起,是2013年同比的4.06倍,而且每年呈递增状态。

“性侵”儿童八成以上都是熟人作案,主要是以7岁到14岁的小学生居多,而且近年呈现了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据报告显示2016年发生儿童被性侵案件数量433起,受害人778人,比2015年增加93起。这类案件中,受害人都是在孤身一人、监护人缺位、毫无自我保护意识的情况下,给了施害者可乘之机。

在性侵案件中,老师凭借职务之便,成了实施性侵的主要对象。都说医生是“白衣天使”,救人于危在旦夕之际。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培养着一代代祖国的花朵,但是现在出现了太多了太多,校园内老师猥亵,性侵孩子的事件,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老师”这个时代所赋予给它神圣使命的代名词。

老师是蜡烛,老师是春蚕,老师是辛勤耕作的园丁,好像一切褒义词都不足以代替她所为人类发展和未来蓝图描绘所做的贡献。但是,现在这个遍身发光的“优雅名词”却被一些不为人的人所玷污,所亵渎。

上学的时候,听过鲁迅说过这样一句话,那时觉得觉得很片面,一个人怎么会坏到这个地步,现在......也许是善良限制了我的想象力,他们根本不能称作人吧。

都说江湖险恶,但我不知道江湖其实除了险恶,还有我们所无法预知的“灾难性伤害”,我们只能弯下身躯,匍匐前进。

透过“性侵”、“猥亵”这一社会现象,我们不得不审视这一现象背后,所深深透漏的社会根源问题,我们生在一个传统的民族,素来以含蓄、谦逊、保守著称,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一代一代人的思维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作为父母,更是羞于难以启齿,和孩子谈论性。

伟大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每个儿童都要经历几个先后有序的发展阶段,即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每个时期都有与性有关的特殊的矛盾冲突,人格的差异与个人早期发展中性冲突解决的方式有关。如果某一时期的矛盾没有顺利解决,性的需求没有满足或过度满足,儿童就会在以后保持这个时期的某些行为。

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性器期:这个时期孩子的年龄通常是3—5岁,它是弗洛伊德发展阶段理论中最复杂和争议最大的阶段,这一阶段表现最明显的就是“恋母情节”或者“认同作用”,在此阶段儿童对自己性器官充满了好奇和矛盾心理。

如果这一时期的矛盾冲突不易解决,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滞留,这乃是造成日后许多不良行为如侵略性人格和异常性行为的导因。所以在这一时期是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关键时期,父母可以通过播发影片的方式,向孩子传达“性教育”和“性意识”。

透过“性侵”事件,我们来谈论谈论“性”,如果“性”只是为了繁衍后代而没有快感,那么是不是就不会有这么多“性侵”犯罪事件的发生那?突然觉得性是一件恶毒的事情,比让人喝下“鹤顶红”还要毒,但是如果我们如庖丁解牛般剖开“性”的本质来讲,恶毒的不是“性”本身,而是那些放纵自己的欲望,没有一丝丝人性的“禽兽”。

我们的法律需要完善,但是人性更需要重新回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早已不单单是匹夫的事了,而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和终生都要为之奋斗的神圣使命。

我不知是这个世界太肮脏,太可怕了,还是人心太邪恶,世道太凉薄了。虽然我没有看过《熔炉》,但据说,这部影片是比鬼片还让人窒息和压抑,卧轨自杀的小男孩、还有被老师,校长虐待的女童,为了孩子维权被高压水枪击倒的男主,无奈而悲壮。舆论的影响,群众的关注和反抗等行为让韩国政府修改了法律。

这是男主上庭前说的一段话,仅以此言献给所有未被社会同化,内心依然柔软坚强的人们。

我们一路前行,并不是想改变世界,而是不想被世界改变。

电影只是一个缩影,仅仅表述我们能看到得的,但残酷的现实是我们无法触及到和想象得到的。我相信,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也许我们不知到底有多少人死在维护正义的路途上,为一个真相,为了一个结果,为了此类事件不在发生,他们一路奋战,不为私己,只为良心。也许这个英雄是你,也许是我,但正义一定永远在路上。

当生的希望被死的绝望代替,民秀的一生,随着列车,走向了远方,这个被校长性侵的9岁女孩。这部影片有英雄,但是没有舒心的结尾,好人没有胜利,坏人也没有受到惩罚,即使判了12年,也无法还他们受的伤,一秒都不行。所以我们只能捂紧受伤的胸口,努力把记忆放在最低端。

律法不严,法度不重,正义的象征却成为了滋生罪恶的温床。如果我们不闻不问,有一天这样不公降临到我们身上,亦无人为我们呐喊。

如果可以选择,我希望未来的我可以不生女儿,因为,我不想让她承受这未知的风险。女性,始终处于一个危险的位置,无关性别,无关道德,仅处于爱。

台湾作家林奕含生前在她的书中写过这样一句话:“强暴是社会性的谋杀,社会可能不仅仅是协助者,更往往就是施暴者,世界上没有人应该被这样对待”。这是作者生活中的真实写照。

希望光明不仅仅是表明光明,还要有温度,还能去掉角落里的阴暗。我仍然相信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我也相信我们伟大的国家,深深热爱的这片土地定会给人们一个满意的答复,定会许孩子们一个充满阳光,安全健康的生存环境和美好未来。

相关文章

  • 2018-06-22

    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 无奈

    正义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迟到的正义,还叫正义吗?

  • 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我不是一位以文字为生的文艺爱好者,也没有散发一丁点文艺气质的女青年,我只是一位忍不住拿起笔来抒写自己怒火的于千千万...

  • 正义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看见《暴走大事件》因为豫章书院事件被封的消息。扑不灭的火,烧的我消停不了。让我想起了段祺瑞政府门前喋血的,始终微笑...

  • 随心记

    正义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原句:Justice delayed is justice denied. 原意...

  • 正义可能会迟到,但绝对不会缺席!

    正义可能会迟到,但绝对不会缺席!

  • 正义不该缺席,更不应该迟到

    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迟到的正义,还能算作是正义吗?只是争议的证明而已,证明曾经的话,但是却无法弥补受...

  • 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最近一部很火的网剧《隐秘的角落》,由于需要会员才能观看,在微博里看了些片段,越看越上瘾,于是就去搜了原著小说,小说...

  • 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2018年12月26号晚上10点钟,赵宇在家里陪着即将生产的老婆。突然听到楼下传来一名女子的求救声,于是他走出门,...

  • 正义永远存在

    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因为小时候的一些经历,让我觉得正义不复存在,再加上某音上鸡汤看的多些,也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wud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