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是个特殊的日子,是我正式研究生毕业的日子。回想着这三年,各种滋味涌上心头,给自己的这些日子做些总结,留个记录。
关于考研
考研,是大四那年开始的想法,曾经准备近一年,未能上岸,而后直接工作,未当即再战。没能读研究生,总觉得是个遗憾,工作后总想弥补这一遗憾。
从2014毕业到2019年,五年中,一直停留在想的阶段,最终又再一次真正行动,是在2019年的4月份。那时候也是我从联想离职的时候。离职前,源于一场与同事的聊天,同事赠与我考研的资料。从那时候开始,就定下当年一定要开始准备,准备提前面试,准备笔试。零散地看了些资料,不曾系统整理过提前面试的技巧。从华南理工大学的招生简报会,到大连理工大学的提前面试,再到武汉大学的提前面试。不曾报培训班的我,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和自我感觉良好,参加完意向学校的提前面试。提前面试结束,大连理工和武大的提面都是良好的成绩,也就是说即使过了国家线,也不一定能直接进去。但是并不影响我的备考,2019年的9月份开始,学数学,重拾了高中数学学习的快乐。学逻辑,从无处下手,到系统地跟着视频学习,思考。因为写作题,停笔多年的我,又感受到文字带给我的欣喜。还有需要准备的英语,虽是自己的老本行,时隔多年未考试的我,依旧又重新开始练习阅读、写作题,练速度,看错题。
回想起来,最近的一次备考是PMP,再往前其实就是大学里的那些考级考试了。步入社会,已经很少参加考试了,而考研对我自己而言,是一次新的挑战,是工作与学习的平衡,是时间和精力的较量。整整四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奔波在工作中的会议里,我穿梭在问题的处理中,我深夜中练习习题,地铁中挤出时间听阅读分解,周末边加班边做真题。学习的日子,总是很苦,也很孤单。但是熬过去了,就是另一个世界。当收到武汉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瞬间觉得曾经流过的泪,曾将熬过的夜,都抵不过此刻的欢乐。
其实关于考研,我想说的是,每一次为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努力拼搏的日子,都是最美的岁月。因为我一直在奔跑,也一直在欣赏沿路的风景。
关于论文
现在想起来,写论文真的是件挺难的事情。
研二第一学期,确定论文的指导老师,研三开始写论文并交付论文。研三那年的12月交初稿再到3月份查重,4月份盲审,5月份答辩,一路走来,也是各种波折。选导师时,意向的老师名额已满,同组的小伙伴们纷纷找到导师,我急得焦头烂额,最后得到同学的帮助,找到一位和自己意向论文方向一致的老师。7月份交了开题报告,我的论文进度倒还算正常。到本该12月份交初稿,我延长到1月份交稿。初稿得到导师反馈后,就自行修改到二月份,再交二稿。等到盲审前不到一周的时间,问导师论文是否有什么建议,不想得到的是:“你要上半年答辩?”内心几乎爆炸,想要破口大骂,还是忍住怒火问了一句:“是这么计划的,是我的论文还有很多问吗?”慢慢沟通,将气愤缓解,导师也很快给予回复,得以修正论文,进入查重,险过盲审、最后通过答辩。
写论文到答辩,这一路真的挺辛苦的,内心一直不断的鼓励自己,还有一路前行的同学们的激励和支持,总算使得自己按时毕业。虽然有点遗憾没能去成今年的毕业典礼,但当自己看到毕业照和学位证的那一刻,便知道所有的辛苦都是值的,为自己顺利毕业而点个赞。
关于同学
武大的三年,班上有七十多位同学,来自中国的东西南北,大家的专业和领域也是各不相同。犹记当年自我介绍之时,听到有同学是拿双学位的,有同学会多国语言,有同学已是公司总经理,也有同学已是部门总监,那一刻意识到,来这里的每一同学,他们都有自己厉害之处,而因为学习,我们相聚在了一起。不定期的,也会有同学分享行业故事。
三年的时光里,我们的课程主要是集中在研一和研二,每个月的大概是一次课程。其实很难和班级里的所有同学都想高中时期一样,都熟悉的很。但是班上是有分组的,分在一组的人,倒是很熟悉,我们一同组织活动出去玩,一起聊家常,一起谈学习,一起组织论文交流,一起参加答辩,一起毕业,这确实是件很浪漫的事情。
考研很苦,而考上很开心。毕业很难,但是毕业了很开心。过程很辛苦,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在职的研究生有学习的压力,也有工作的压力。但是结局很满意,因为有收获同学情,有学到更多领域的知识,自己也随之又成长了。如今,有也该启动新目标,开启新征程了。
----给读研三年的我留点点总结和记录 2023年8月3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