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摔跤吧,爸爸!

作者: 颜人青 | 来源:发表于2017-05-19 12:26 被阅读19次
    图片来自豆瓣电影

    难得在电影院看到了一部不错的电影,值得品味。

    百度百科:《摔跤吧!爸爸》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曾经的摔跤冠军辛格培养两个女儿成为女子摔跤冠军,打破印度传统的励志故事。

    在直接接触的感官里,电影音乐、演员演技和电影情节给予了观众很大的冲击。

    01电影音乐

    作为一部印度电影,能够在影片中看见传统电影里都有的跳舞环节,穿插在其中却不突兀,也不会让人满脑子都是尬舞的感觉,和情节的关系也很紧密。其次时时穿插的BGM与歌词都对应当时人物心理与状态,有种将心理描写转换成乐曲的感觉,效果也不错。

    02电影情节

    能够感觉到电影里的人物在情节的推动下一步步成长。女孩们从最初开始,打败堂哥,再到后来打败男性摔跤手们,再至之后击败自己再站起来,最后获得金牌的故事。

    一直对体育运动没有太大的兴趣,看完故事的渲染,都禁不住想去看看体育竞赛的冲动。

    03演员演技

    因为时间的关系,看完后很多情节都忘了,但人物之间的许多互动还都有印象。

    像父亲被大女儿利用学校里摔跤技能摔倒的那一刻,一个表情足以体会到父亲当时心里五味陈杂的心情,自己所坚信的东西被砸得粉碎。

    阿米尔·汗确实值得令人敬佩,在电影里面把爸爸这个角色描绘得淋漓尽致,可以说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将人物的心理诠释。

    04电影本身

    电影中,对父亲与女儿之间的细节描绘很深刻,很多情景是在生活中也会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很让人感触。

    比如:

    1.妹妹劝姐姐给爸爸打电话的时候说,再怎么样,他都是爸爸,最多骂你一顿,他还是爸爸。

    爸爸接到姐姐的电话,气还没消,就只是简单的“嗯”了一声,随即听到女儿在电话里泣不成声的时候,爸爸的心都软了,二话不说第二天就赶到了女儿的身边,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女儿。

    有时候,父母就是如此,孩子永远是孩子,对他们的行为总是给予最大的宽容。

    2.为了不让女儿退学,爸爸前去董事会求情,将错都揽在自己身上。

    说实话,看见一个大男人哭着求情的时候,心里很感触,感觉那么骄傲的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女儿,自愿放下自尊,放下许多,只为女儿求情。

    电影本身也有突破印度传统女性束缚,让她们为自己奋斗的意思。

    这一点和中国重男轻女的现象有共同之处。

    看到最开始,父亲严厉训练两个女儿的场景,剥夺了她们作为女孩应享有的各种权利。说实话,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想到了之前很火的“虎妈”,剥夺了孩子应该享有的自由,觉得还挺过分的。

    但看到后面,与她们年纪相差不多的一个14岁女孩出嫁的时候,那个女孩说:至少你的爸爸顶着全村人的嘲笑和压力为你们考虑,我呢,14岁就要嫁给一个陌生男人,一辈子为他生儿育女,永远和洗衣做饭打交道。

    两个女儿沉默了。

    去网上查了一下,这是一种叫做“童婚”的现象,虽然法律禁止,但仍有许多贫困偏远地区这样做。

    百度百科:按照习俗,幼女婚后仍住在娘家。11、12岁后去夫家,此后的命运就由夫家决定。她们干着与年龄不相符的家务,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经常遭夫家指责和打骂。有的十几岁就做母亲。

    那些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女孩难以挣脱这些苦难,用根本无从逃脱或者更为合适。

    所以,就父女之间的情感联系与为受困女性觉醒自己的意识,为自己努力争取选择命运的权利,就这两点是我最感触的与赞同的。

    其实我觉得不光光是女性,那些受困的男性群体亦是如此,为自己努力争取选择命运的自主权都是他们所需要的,以及觉醒自我奋斗的意识。


    补上:应该昨天周四发的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影评|摔跤吧,爸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wzx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