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少教师、家长的眼中,所谓优生,更多的是指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这里所说的优生,指品德、学习和各方面能力都优于同龄人的学生。优生一般有以下特点:
1.思想比较纯正,行为举止较文明,自我控制的能力比较强,一般没有重大的违纪现象。
2.求知欲较旺盛,知识接受能力也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方法教科学,因而成绩较好。
3.长期担任学生干部,因此演说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其它工作能力都较强,在班上同学中,容易形成威信。
4.课外涉猎比较广泛,爱好全面,因而知识面较广。
5.由于智力状况比较好,课内学习较为轻松,因而容易自满不求上进。
6.长期处于学生尖子的位置,比较自傲自负,容易产生虚荣心。
7.在畸形的升学率压力下,有的优生之间容易产生互相嫉妒,勾心斗角的狭隘情绪和学习上的不正当竞争。
8.从小就处在受表扬、获荣誉、被羡慕的顺境之中,因而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远不及一般普通学生。
优生教育的艰巨性、复杂性,绝不亚于对其他学生的教育。
在培养优生的问题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引导优生树立志向。给他们推荐有关伟人名人的传记读物,使优生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历史空间和时代背景中认识自己的使命。
2.帮助优生认识自己。帮助优生超越某些具体的考试分数和名次,通过与其他杰出的少年英才比较,通过对自己求学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的冷静分析,通过各种具体的课内外实践活动……正确全面的认识自己,进而有针对性的发展自己。
3.教育优生保持童心。让优生通过与班上同学平等相处感受其他同学身上值得自己学习的优良品德,让他们在为同学服务的过程中体验一种奉献的幸福,让优生之间面对分数和荣誉学会淡然处之和互相谦让,以培养自己豁达而淡泊的心境,帮助他们去掉头上自我陶醉的光环。
4.激励优生超越自我。尽可能多的让她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现并发展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鼓励他们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甚至教育者可以有意识设置一些难题去“折磨”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正是从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
5.训练优生受挫心理。引导优生尽可能多的在不同领域不同方面摸索、尝试,在此过程中必然会有失利,而当优生对此习以为常的时候,他们就学会了坦然面对人生路上的失败、挫折和各种意想不到的打击。
6.培养优生创造能力。摆脱高分低能的现象,就得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创造思维的培养。让他们养成善于质疑,勇于否定,独立思考,积极创新的治学方法和人生态度,从解题时的独特方法到作文时的新颖构思,从独当一面的开展班干部工作,到积极参与各类课余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只要学生具备了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其创造能力锻炼的机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