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很多班主任看了我这个题目,估计要腹诽我:学生不听班主任的,那听谁的呢?
或者是:学生能把班主任的话听进去,也是一种能力啊。
再或者是:你有本事你来当班主任啊!你站着说话不腰痛吗?
十多年前,我当过班主任,但是彼时的班主任不同于现在的班主任,正如祖庆老师所说:“没有九条命就不要当班主任。”
现在的班主任,一是社会期望、家长期望和学校期望都很高,二是学生和家长群体个性各异,的确需要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当好一个班主任。
02
当然,我这里的“听”不是“单纯听话”的“听”,应该指“学生只服从班主任管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同样一件事,科任老师吩咐后,响应者会寥寥。但班主任吩咐后,响应者会多多。
同样班级处于吵闹的场面,科任老师到场,可能只是吵闹声小一些,但班主任一旦到场,那的确可以说是“雅雀无声”。
班主任的课堂,学生安安静静,课堂纪律很好。科任老师的部分课堂,学生绽放个性,影响课堂纪律。
……
也许,班主任们又要腹诽我:那还不是因为科任老师能力不够,不能获得学生的认可与信任。
可是,身为班主任,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当你卸下“班主任”这个身份后,学生还会如此对待你,那我不得不评你为真资格的优秀班主任。
因为“班主任”这个光环,无形之中在学生心里建立起了很多威信: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有太多可供你们“拿捏”的地方,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道理,小孩子们早就明白。
03
曾经有一位资深的班主任很“自豪”地说:“我们班的学生,只听我的。”我很想问这个班主任几个问题:
第一,学生只听你的,唯你为“神”,唯你为“天”,他以后如何去适应更多的人以及这个复杂的社会呢?
第二,学生只听你的,你能保证长期陪伴他吗?终有一天分别时,请问他以后如何往前走?
第三,从小就学会看权威行事的学生,你认为他以后的发展前途如何呢?
君不见在班主任经验分享的场合里,至少有一半以上的班主任会表达——我的班级实行自主管理,还取得了不错的表现,还可以拿出一些数据来印证。
人最终走向的都是自我觉醒和自我管理,培养自主管理,方向是对的。殊不知,这些数据是班主任在场的时候获得,基本没有信度和效度。
我认为,要考量一个班主任在培养班级自主管理方面的效果,可用一天来测试:告知学生,班主任今天不在学校,然后记下学生一日常规的表现,看他们能否在固定的时间安静认真的做某件事,比如眼保健操,体育锻炼,清洁保洁,课间文明休息、安静用餐等等。
如果一天的测试期太长,那就用一节自习课来测试:告诉学生,此节课没有老师在教室,然后看学生的表现,看他们能否自己安静的找事做,做到互不打扰,又有事可做。
04
十年前,我曾担任过一个三年级的副班主任,那个班真的是实现了“自主管理”:体育锻炼时间,体育委员整队,两路纵队安静下楼,做操过程中全部都很认真,然后又安静带回教室;午餐时间,值日生分发餐盒,所有人做到“食不言”,餐后及时保洁。我这个做副班的,几乎就是一个摆设,或者说是一个陪衬。
其实,通过观察,我发现班主任也不是那种很“凶”的人,而是一个善于坚持原则的人,班级有一批做事大家都信服的班委干部。不过,他还有可能有其他秘籍,只是我没有发现而已。
当然,我不是说要把学生培养成机器或工具,培养成只能执行命令的人,而是要思考:我们如何将一些必要的规则内化于学生心里,用规则管理,而不是用“人”去管理。因为用“人”管理,就会带情感,带情绪,规则就会被异化。
当然,更要警惕“班主任就是规则”的现象发生,班主任在,规则就在,班主任不在,规则就不存在,这是班级管理中常见的现象。
虽然学生都有“向师性”,但每一位班主任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有一颗开放的心态,让学生充分体会感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要拥有一颗向不同的人学习的心态。
在班主任离开后,不论何时何地,遇见何人,学生仍然保持向上的生活热情与自律规范,那才是班主任真正的成功。
05
希望看完此篇文章的班主任不要喷我,我只是提出了一种朝向更自由开阔的可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