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长大后的生活就像转陀螺
转来转去好像会在突然某个瞬间回到原点
人好像本能的会用拖延和逃避来解决所有问题。然后又会在某个瞬间发现,其实这些问题根本没有解决,只是推迟了而已。
我们好像总是在做着和生活妥协这件事。也开始从棱角分明到被磨平所有棱角,然后开始逐渐淡漠,到越来越冷漠。
这种冷漠好像会变成你应对生活的狗血的最好支撑和保护,但是有时候好像也会变成阻碍你感知生活美好的能力。
好像越来越接近这种状态。吃到了种草很久的甜品,看了一场还不错的电影,和朋友们约了一顿好吃的火锅,以前其中一件事都会让我觉得很满足,但是现在好像所有的这些累加起来也没有那样的满足感了。大概这就是大人眼中说的长大了吧。
成长这件事还是没能带给我多少惊喜,好在也没有超过我的预期。
贰
习惯这件事,不过是和自己妥协。
好像已经很习惯现在的生活了。
早上永远赖着最后一个闹钟才能起来,永远百米冲刺的状态赶着地铁,总是完美的超时一分钟错过公司整点的免费班车,重度路痴患者历时一个月靠着地铁站里便利店的位置总算熟练的记住了来回地铁口的方向,拖延症晚期经常到火烧眉毛了才开始焦头烂额。
期待周末变成了能带来幸福感的事情之一,逛超市这件事也变成了有治愈感的事情之一,而周五下班慢悠悠的塞着耳机推着购物车逛超市变成了幸福感翻倍的事情。
叁
越来越不像原来了。
开始不爱热闹了。
开始从一个爱热闹的人变成一个独处觉得很自在的人;开始从一个仪式感满满的人到好像已经不在意仪式感的人,开始从一个吃个冰淇淋吃到很好吃的甜品就会觉得很满足的人到吃不了几口就开始觉得腻了的人。
开始越来越佛系了。
好像没有什么能让我特别开心的事,当然也没有太多值得我难过的事;生活的期待感变得很低,间歇性的情绪化暴食变成了自我宣泄的一种方式。对于要耗费精力来维系的人和事开始觉得力不从心,要花心思去互相猜忌的关系也让我开始觉得疲惫便会算了。
很长时间处于一个都还行都可以的无欲无求的状态,会在某个瞬间动了算了回去的念头,然后又会在下一秒说服自己算了再等一等。
肆
自愈能力开始直线型提升。
在不断和自己拉扯而后和自己妥协,到最后和自己和解这件事,循环往复到现在得心应手。
好像越来越懒了。
分不清生活的好坏。为数不多的一直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很好的以去年的日记本还是崭新的这一结果告终,只是偶尔地铁上走回去路上有的没的零零碎碎的写着手机里的便签;以前一个月能看一两本书的人到现在还有一大堆没拆封的书整整齐齐的摆在书架上;准备定时剪vlog的计划也在剪完两个之后以太懒了告终,只是手机里还有的没的留着一大堆素材提醒您的icloud已满。
伍
怎么把生活苟过来。
我的触底反弹理论。
如果你觉得现在已经是最糟糕的时候,那么其实就不用害怕了,因为接下来都会是好的,也只会是越来越好的。
我的得失相依理论。
所有失去的总是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你缺失的也总会以另一种方式得到补偿。
生活这件事有时候真的不算太好,总是要用我的“触底反弹”“得失相依”才能勉强把生活过的负负得正。
陆
会有很多崩溃的瞬间,也还是会有很多治愈的时候。
会有人记得,也会进步。
即便自己忘了生日也有朋友会记着念着,能听到各种版本的生日歌,能吃到我喜欢的蛋糕,能有一堆小礼物收着;不开心时候总是会有声音和你说着没事我们在呢;开心时候总能找着吃火锅的人···
以前觉得因为遇见的人都很好,所以我也在越来越好;现在相信,因为自己也不赖,所以遇见的人都很好。
你看,从更爱别人到现在开始学会先爱自己,是不是有进步了。
柒
生活有时候更像是一条不断绵延的抛物线。
每一天在阳光中醒来
又会在夜幕中重新画上句号
早晨出发的时候
会恍惚觉着生活渐觉起色 甚至趋于圆满
夜晚入睡的时候
又会推翻期待 陷入长长的发呆和茫然无措
只和自己比 也只过自己的生活
这件事太美满了 就不会那么容易的
我做到了嘴上说的接受 好像没能彻底说服由心遵循
毕竟 遵循本心这件事 哪里这么容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