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第一节学校安排听四年级新进语文教师的《一个豆荚里面的五粒豌豆》,这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应该是一个阅读策略单元,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授课的安老师看上去很年轻,但是教学目标紧扣语文要素,设置非常合理,教学框架按照目前的课标解读是挺扎实的。老师设置四个任务通过自学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来带领学生逐步提出问题、梳理问题,学习从不同角度提问,让学生辨别是针对全文提问的?还是针对部分提问的?
这节课让我明显地感受到“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文本内容本身退到了第二位,依托这篇文章学习“提问”的方法是这节课的首要任务。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再加上这是策略单元,更应该体现出策略、方法。但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少了那么一丢丢语文味。
听课时,我还在想,随着新课标的改版实施,一节课该如何去教,如何去设置目标再也不像之前西师版那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是需要根据这一课在全册书中所承载的任务去教学,根据单元语文要素去实施,有点带着框架去跳舞,或者拼拼图的感觉了。这样以来,如果不了解整本书,不先了解单元语文要素,是万万不敢想当然按照老思路去讲课和评课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