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司马光和牛和鹅听课心得

司马光和牛和鹅听课心得

作者: 若水_c57e | 来源:发表于2019-12-05 21:59 被阅读0次

        公开课是教师成长的一条大路。这里如果你有心,你会看到教坛的天光云影。我们有幸聆听了张凤娇老师和丁广丽老师的两节研讨课。两位老师用心用情,听课老师有滋有味。收获颇丰,回味良久。

              《司马光》

一、教学思路

《司马光》一课开头以《三字经》和《论语》相关段落导入,给孩子代入感,走近文言文。接着还用心地设计了一层层的朗读。吟哦讽诵之中体会文字背后的感觉,很符合文言学习的步骤。

1、读准字音。

教师范读,是个很好的榜样,学生自读掌握字音。

2、读出停顿。

有了朗读理解,节奏划分就轻松多了。

3、去掉拼音读。

4、去掉标点读。

5、竖着读。

以上几层朗读,很有梯度。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文言的感觉。

6、理解文意。

(1)发现文言文理解可以用解词法理解。

(2)运用以上方法理解文意。

教授学习方法理解文意。授之以渔。

以上思路张老师驾轻就熟,自然成文。思路十分清晰。

二、可贵之处

1、文言文的句式仿写运用。群儿(    )于(      )。这个仿写非常好。学习了句式还运用了句式。

2、比较学习思想的引入。

缸和瓮的比较。“涌”和“迸”的比较。三个不同语境的“儿”字的比较。

通过这些比较,知识学得更准确,学得更灵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更是学习文言方法的引领。

3、趣闻横生

看图猜句子。带着想像读课文。口语说说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4、背诵课文。

挖窟窿背诵,完全抛开课文背诵。这样的背诵完全是建立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背诵的。轻松完成背诵任务。

5、拓展延伸。方法迁移。《孔融让梨》的自学。

张老师的课反复而不重复,反复诵读,每次都有不同任务。牵着学生鼻子,引导思路,而且她提问学生面积很广,照顾了多数学生。是能够拿来直接使用的例文事例。

                          《牛和鹅》

        丁广丽老师的《牛和鹅》一文,很好落实了语文要素。在老师一步步引导之下知道了批注的角度——写得好,有启发,有体会,有疑问等,这些地方可以文章做批注。

教师还引导学生体会批注的的位置——动作描写处,心理描写处,语言描写处。结合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理解人的心理。这些问题丁老师处理得很条理。我觉得这个地方加上老师的现场示范是不是更好一些。

      丁老师带领学生循序渐进做批注,逐层深入理解人物心理,很好地落实了单元两个语文要去素。

      丁老师是个有教育机智的人,教学现场的教学元素随时拿来为我所用。是个“武林高手”。加以丁老师亲切的话语,润物无声。

  两位老师的课例,为我们的指引了方向。反思让我们走得更有信心。反思是生成教学智慧的不竭源泉。反思可以使教师专业生活富有思想和智慧,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学智慧,提升教学水平,使教师的人生不断向更专业拔高。

相关文章

  • 司马光和牛和鹅听课心得

    公开课是教师成长的一条大路。这里如果你有心,你会看到教坛的天光云影。我们有幸聆听了张凤娇老师和丁广丽老师的...

  • 反思小记 ||《牛和鹅》听课反思

    【原创】一粒麦子来了 2019年11月19日,本周小组听评课活动中,同组李老师执教的是《牛和鹅》。语文新课标指出:...

  • 一课多磨

    这周,连着听课,因为年轻教师外出上课,需要磨课。新课文,《牛和鹅》。 很有趣的课文,充满了童趣的课文,小时候被鹅追...

  • 牛和鹅

    1.充分利用微课,符合提倡的现代科技手段教学。 开课的一个视频把所有学生对鹅的认识。和对这节课的兴趣调动起来。让看...

  • 牛和鹅

    执教:朱泾二小张媛 教学目标: 1.在语境中认识“谓、拳”等生字,读准多音字“吁”,能理解“无所谓、顽皮、衣襟、恐...

  • 司马光和王安石

    最近在听大宇说书《话说宋朝》。故事很精彩,说书人也口若悬河,妙语连珠,把原本枯燥乏味的历史说得是跌宕起伏,妙趣横生...

  • 173:选课之思

    何晨老师要参加比赛,课堂自然要一起反复打磨的。下午,我和姜校长、振洋一起陪着教研室王主任给何晨老师听课。 《牛和鹅...

  • 咏……

    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牛一 牛,牛,牛,食草度春秋。 一世耕田地,终身也不休...

  • 司马耕(子牛、司马牛)

    司马耕(?-公元前481年),司马氏,名耕,字子牛,亦称司马牛,宋国人。《论语》中提及三次。司马耕善言谈,性子急躁...

  • 牛和鹅,课后反思

    牛和鹅是一篇说理性的记叙文,通过作者牛和鹅之间发生的故事,说明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体,这样才能有新的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司马光和牛和鹅听课心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xgj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