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辗转,终于在6月28日坐在了江西师大的田家炳楼里,开始了国培研修之旅。

上午,是由江西诗词协会副会长杜华平教授为我们授课。他从海德格林的一句“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入手,告诉我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是人唯一的诗意救赎方式,是人的希望所在”。并且引导我们探讨“孩子的诗意哪里去了?”这个问题,使我们深切地认识到读诗的意义即“抑人浮躁,勉使沉潜。养其恒心,归于笃实。”(柳诒徵语)
接着,他用王维与孟浩然的诗引导我们如何走近诗词:首先,品悟出文字中的感官力量,如“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与“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前半句,写的事物几乎相同,但由于表示感官力量的字眼不同,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心境的不同;如“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一名句中“白”“青”两字带来的观感铺天盖地、深入人心,我们领悟到了这千古名句的精妙;孟浩然的“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与“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中一闻一听,一观一听中深谙作者的闲适散淡。其次,要与诗人步入同一个时空,比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与柳宗元的《江雪》,虽然都是独坐,但我们代入到诗人的时空中一看,会发现李白的独坐得到了心灵的抚慰,得到一种清净感,而孟浩然呢,则是孤高清傲,与世俗隔绝之寂寞感……
然后,杜教授在引导我们赏完诗词后,给我们的诗词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1、老师要喜爱古诗词。
2、多朗读,一些简单的古诗词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背出来。
3、处理知识点或字眼的时候,尽可能简单,方便孩子记住。
4、要注意诗词作品的特色,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引入书法、国画、音乐等方式营造氛围,活跃课堂。
八点半到十一点半,因为杜老师循循善诱的讲解和同仁们如饥似渴的求学精神,竟一晃而过了。中间休息了十分钟,老师也被大家围着一齐探讨有关诗词的问题,现在回想这一幕,真是一道动人的情景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