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特海认为,教育的节奏指的是一个特定的原则,即“不同的科目和不同的学习方式应该在学生的智力发育达到适当的阶段时采用”。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确实是十分熟悉的,但往往会被人忽视,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
今天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的练笔,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送走了六年级的学生,重新又循环到四年级,这几天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练片段的练习,用的是在六年级经常使用的方法,一个多星期的教学以来,发现这样的方法在四年级显得拔高了,虽然细化了指导方法,由于缺乏对学情的了解,忽视了学生智力发育的水平,目标定的偏高,虽然细化了指导方法,依然达不到预设的目标,这显然就是忽视了教育节奏的结果。
怀特海对教育的节奏的阐述,让我想到了心理学中对孩子们发育敏感期的研究。“脑科学研究表明,脑的发育过程中存在着关键期。在学习关键期内,孩子能够学得更好;在某些敏感阶段,能力获得非常容易。”孩子智力的发展分为八个敏感期,在敏感期内进行相应的学习,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反之,虽然用力用心去做也未必会有好的效果。
比如语言的学习,0到六岁是儿童语言的敏感期,在这个阶段进行语言的练习,孩子的学习显得轻而易举。而由于耳朵有问题错过敏感期,再学习语言就很困难了。而语言的学习也是有“有节奏的”,这同样可以用浪漫阶段、精确阶段、综合运营阶段来描述这一过程。语言的学习是有周期性的,幼儿期和儿童期对语言的学习是属于浪漫阶段,孩子学会了说话,学会了把口语和意义联系起来,是一个循环,之后对口语的进一步深入学习是下一个循环; 进入初中和高中进行语法等的学习,是对语言学习的精确阶段,是对语言学习的增加补充,到了大学进入综合运用阶段。在浪漫阶段,先有对某一知识的初步的朦胧的认知,并对此保持着某种兴奋,才会有后来的学习和系统的了解,浪漫阶段越充分越广泛,对之后精确阶段的学习越有帮助,很多事物的认知都符合这个节奏。从浪漫到精确再到综合运用,是从感知到实践再到对理论探索的过程。
除了语言的学习,其他科目的学习也同样遵循这样的节奏。对比现阶段各个学段科目的安排也是大致遵循了教育的节奏。“8到12岁是儿童利用母语,利用他已掌握的观察能力,以及学会应付周围环境的第一个重要阶段。”就是小学阶段,对语言的学习尤为重要,对科学只是很浪漫的认知;到了初中,语言的精确时间和科学的浪漫时期的接近尾声,继之而来是语言上的综合运用时期和科学上的精确时期,因此在高中阶段安排物理、化学、代数和几何学科的主要原理的学习。语文统编教材的编排也遵循了这样的节奏,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遵循了从浪漫、精确到综合运用的周期性循环。
进行这些学科的学习的时候,也要遵循学生的智力发展运用适当的学习方式。如小学阶段对科学的学习重在直观形象的感知,初高中阶段更重视动手操作和原理的学习。就像在开头所说,我在四年级课堂中运用六年级的方法进行训练,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一样。
运用教育的节奏来反思自己对教育这门功课的学习,从教二十多年,缺乏对教育理论和原理的学习,虽然有很多教学的实践,但无法上升到理论的水平,对于很多教育现象依然处于懵懂的状态,无法从理论的水平去理解,限制了继续上升的空间。去年对理论书目的阅读,根据“必要选择”选择了《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但从去年的阅读中得到的教训是,这本书对于现阶段的我来说比较深奥,很多内容读不懂,但其中的很多原理有了懵懂的认知,只能算作浪漫的认知,以待以后的精确学习甚至综合运用。而最适合我阅读的是《吴忠豪与小学语文名师磨课》和《听王荣生教授评课》这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书籍更适合自己,阅读这些书籍,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相互的贯通,受益匪浅。进一步证实了“教育的节奏——不同的科目和不同的学习方式应该在学生的智力发育达到适当的阶段时采用。”这一原则不仅实用于儿童的学习,也实用于任何阶段的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