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想法
思维模式的改变

思维模式的改变

作者: 冰雪莹儿 | 来源:发表于2019-12-06 05:38 被阅读0次

想要改变思维,首先要知道我们的心智模式,也就是组织和加工世界的方式。一件事会怎样影响我们,并不取决于这件事本身是什么样的,而取决于我们是怎么看待它的。

自我发展的过程就是心智模式不断发展和进化的过程。

那么心智模式有什么作用呢?

心智模式的第1个作用是塑造我们的经验,影响我们的情绪。

同样的半杯水,有的人看到很开心,有的人看到很失望。对同样的事情进行不同的解读,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心智模式的第2个作用是引发行动。积极的思维会激发有效的行动——我能应付,然后当这件事情做成了之后,就会形成一种积极的循环,反之就是消极的思维——我做不到,然后拖延,想退路,找借口,形成消极的循环。

心智模式有哪几种类型呢?

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积极的成长型心智模式,另一种是消极的防御型心智模式。

常见的防御型心智模式有僵固型思维和应该思维。

心智模式是如何发展而来的呢?跟人最初的安全感有关。

第1种防御型思维是僵固型思维。当父母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时,孩子会敢于面对挑战。否则孩子就会容易自卑。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有勇气去挑战,会有拖延等各种防御方式,形成僵固型思维模式,活在别人的评价中,总是想要证明自己。

如果父母一味地夸孩子真聪明、真棒,孩子就会努力地维持这个现象,不敢面对挑战,不敢失败。

当我们夸赞孩子努力的过程的时候,孩子会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努力的结果,就会变得更加地具有挑战性,挑战更难的东西,把目光转到努力本身。

当发生一件困难事情的时候,我们总是去抱怨,但是这并不能有助于问题地解决,只有想接下来该怎么做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成长型心智模式会让我们时刻保持空杯之心,去学习不同领域的不同事物,而不会自满。

第2种防御型思维是应该思维。几乎所有消极情绪背后都有应该思维的影子。“应该”是因为现实中的我和期待中理想的我之间有冲突、有落差。

期待中理想的我,希望把家里收拾的整整齐齐,而现实中的我,不想整理家务。于是就会出现应该思维,我应该要把家里收拾好。当自己拖延没去做的时候,就会自责内疚。

应该思维也是二元化思维,非黑即白,对于孩子来说,妈妈不是好妈妈就是坏妈妈。在儿童的世界里,不是好人就是坏人。他们不能理解,好人也会有“坏”的一面,坏人也会有“好”的一面。

当出现应该思维的时候,也就是对当下的自己不接纳,我们在否定自己、否定他人。焦虑的情绪也会随之而来。

此时唯有无条件地接纳自己,接纳他人。允许现在的自己就是如此。

区分愿望和现实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第3种防御型心智模式是绝对化思维,常会引发习得性无助。任何回避行为和抑郁情绪背后,都有习得性无助的影子在。我们会夸大事情的后果,认为事情糟糕至极,我再做什么都没有用了,我就是一个失败的人。

绝对化思维,也是对挫折的延伸和泛化。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由于在工作中常出现错误,受到老板的批评和指责,半年后被开除。

如果只是针对这件事,他可能会觉得自己需要在工作中加强耐心的细致,用心总结反思,这是正常的反应。

如果稍延伸,他会觉得自己不适合类似的公司,把所有相关公司都排除,进一步否定自己不适合这个职业。

如果再扩大,他会觉得自己不适合工作,发展成啃老族。

延伸泛化的越大,思考越绝对,情绪反应越大,自我发展空间越小。

绝对化思维的本质就是对挫折的绝对化。

时间上的延伸和泛化,也就是——永久性。这件事情做不好,解读为我总是做不好,我做什么都无法成功。

事情上的延伸和泛化,也就是普遍性。一个男人不好,就解读为所有男人都不好,天下乌鸦一般黑。

人格上的延伸和泛化——人格化,给自己贴标签。当做一件事情失败的时候,就会解读为,我就是一个失败的人,一个一事无成的人,我就是无用的人。从而对自己全盘否定。

无论哪种防御型心智模式,都会阻碍自我的发展。会把一时的挫折当作最终的结果,想尽办法避免失败或犯错,破罐子破摔。

想要突破自我发展,就要先改变思维模式。

那么如何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呢?

好的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也就是成长型思维。

针对三种防御型心智模式,成长型思维模式也分为三类:

第1种目标导向的创造性思维。找到我们想要去做的事情,专注于这件事情,想象事情完成后的情景,找到持续激发行动的张力——爱。爱现在所做的事情,投入感情,越爱它,张力越大,越想尽快完成,越会投入,持续推动,直到完成。以目标来思考现实,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

第2种思考行动的控制的两分法

控制两分法第1步,思考哪些事情是可以控制的,哪些是不能控制的,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能控制的部分。

第2步把自己能控制的部分找出来并列支撑计划,努力把它做好。

也就是需要对事情划清界限,找到自我的边界。《一念之转》告诉我们,世界上所有事情,都只分为三类,自己的事情,他人的事情和老天的事情。

思考哪些事情是自己的事,哪些事情是他人的事情。对于他人的事情,我们要去尊重,不干涉。对于老天的事情,我们要顺应,不对抗。对于自己的事情,我们要尽力去完成,这部分也就是我们可控性的部分,需要努力去完成的部分。

第3种直面现实的近的思维。

掌握近的思维,关注真实的正在发生的近的事情。关注于当下。不焦虑过去,不恐惧未来。

如何掌握近的思维模式?思维是以语言为载体的。我们需要先改变自己的需要模式。

第1条原则用描述性语言,而不用评价性语言,不对对他人和自己进行道德评价,不贴标签。对事不对人。只用动词描述正在发生的事情,而不用形容词。

第2条原则问具体的问题。当遇到困难时,问自己具体的问题。

我性格内向,不敢演讲怎么办?——这是抽象的问题。可以问,我是在什么情况下不敢演讲?在讲台上?在微信社群里?在人多的时候呢?在人少的时候仍然不敢吗?

通过询问具体的问题,找到不敢演讲的根源,可能与性格内向无关,进一步找到自己可以控制的部分,然后去做进一步的改变。

第3条原则关注现在能做到的,而不是关注事情的结果。有时候我们需要先相信、先投入,才能看见想看到的东西。

当我们焦虑跑半程马拉松那么遥远的距离时,不如专心于迈开脚下的第一步。我相信自己一个跑步小白也可以跑马拉松。我只专注于每天跑步的训练和提升,2公里、3公里、5公里、8公里……一点一点的提升,最终成功挑战了半程马拉松。

在成长过程中,思维模式会经常的发生转变,如果保持思维的弹性?

学会倾听。一个好的倾听者,心里会有很多问题,因为答案在别人的心里,所以才需要提问。

而一个不好的倾听者,他的心里会有很多答案,他会告诉别人他的想法和观点,他会给别人提很多的意见和建议。

然而思维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倾听的过程。不要太快决定自己知道的东西是什么。而是需要去考虑其他的可能性是什么?有什么?我们所学的知识永远只是局部的知识。

解决应该思维,就需要用到局部思维。不是只有应该思维这一种解决的方法,还会有许多种无数的可能性。

思维需要经历太多的变化和不确定性,有弹性的思维会不断引起这种不确定性,让它来改变自己,成长自己,思维才会发展得快。

我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固守原有的东西,不断重复自己,这样是安全的。

另一种是承认自己所知的是局部知识,对自己的无知保持敏感。对别人的想法,保持极大的兴趣。

当我们这么想的时候,我们就开启了思维模式的进化,走上了自我发展的道路。

相关文章

  • 反求诸己,莫向外求,诸事不顺的答案都在这里。

    1.感觉不好,一定是思维模式不对,改变思维模式,认知模式就是在改变命运。因为思维模式改变,感觉变好! 2.不舒服...

  • 思想日记143——关于习惯模式的改变

    习惯模式下的习惯思维,往往让我们的习惯语言脱口而出,改变从心开始,思维改变,模式改变,语言改变。

  • 2020-07-22

    思维模式与意志力 持续改变:当你想用成长型思维模式进行改变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下来。成长型思维模式带来的改变不是自己...

  • 读书笔记20221016

    要改变自卑的状态,就需要先改变已被扭曲的思维模式。 要想改变思维模式,需要先改变认知。改变认知需要通过外在行为的处...

  • 《活法》稻盛和夫

    1.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改变“思维模式,人生将发生180度改变。正面思维模式包括:总是积极向上...

  • D74-7组韩香兰高效人士7个习惯

    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习惯让你明白: 我们的思维模式会改变生活。 改变生活模式的关键是改变思维模式。 最令人鼓舞的事实...

  • 目标管理

    笔记 一 自我认知 二 改变自我思维模式。思维模式可分为固化思维模式和成长思维模式。 如何找到参照物。接受自...

  • ET管理:改变你的思维模式

    改变你的思维模式人大题分为六种思维模式第六类:环境思维模式也是最低等的思维模式,是最底层的人的思维模式,把不成功的...

  • 《终身成长》读书感悟

    很多时候思维模式的改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并且思维模式即使改变了很多时候,也是两种思维模式并存,一个是固定式思维,一...

  • 0402晨读感悟

    改变思维模式,把握未来趋势 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下什么是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是我们惯有的认知结构存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思维模式的改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xkk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