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建材供应商的两个电话
最近家里装修,定了木门和整体厨房。木门设计师量完尺寸后告诉我需要签合同后马上付全款,并且需要在线先点收货,然后才给工厂下单。我一听就不对啊,我没看见门,付全款点收货,我的权益怎么保障啊?至少压个安装费不过分吧。
赶快跟厂家沟通,对方的反馈是这样的,“姐,定制的建材都是这样的流程。我们这个门虽然是线上销售,但是如果您不点收到货,我们没法下单给工厂,我们ERP走不下去,blabla...”,挂了电话之后,我有种被对方绑架的感觉,极为不爽,直接退货,姐不买了还不行么。
接着跟厨房供货商沟通下他们的付款及交货方式,我提出分开支付,装完付全款。厨房的销售小姐姐这么说:“姐,我们的流程是设计师量完尺寸后咱们签订合同,您付全款,我们这边给厂家下订单。您放心姐,咱们是大品牌,您在售前、售中、售后有任何问题,都随时跟我联系,我保障有专人给您提供服务,而且咱们产品是终身售后维保的,保证让您使用的舒心...”这一通电话下来,虽然厨房比门贵几倍,但是我好像也没啥理由不同意这个流程。
为什么这样?
二、什么是有效的沟通?
这两个电话我是前后接通,挂完电话,我也思考,几乎是同样的场景,为什么有这么不同的结果?
第一个客服在我提出问题以及表达了我的诉求后,她反复强调的是她们的流程、她们的利益保障,完全没有考虑我的感受,这样的沟通下来, 我的钱包和情绪都被掏走了,搁谁都不可能同意。
第二个客服显然是了解到我所提问题背后的需求(在付完全款之后,作为消费者,我的利益该如何保障?)所以,她在解释她的流程后,更为关注(或者让我感受到她在关注)我的利益,她比我想得更为全面,并且她在沟通中,让我感觉到她作为厂家的专业与贴心,这些都直接打消了我的顾虑。
你看,有效的沟通一定不是自说自话(我怎么好...怎么牛...),而是在沟通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对方的需求、对方的情绪与感受,并用恰当的语言或者肢体给予响应,让对方在沟通的过程中有满满的获得感,剩下的问题都好解决。所谓,通过给予来获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