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5日 星期六 晴
世界读书日刚过,读完了2020年第11本书—《俞敏洪口述: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
在书中,俞敏洪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了自己五十年的风雨人生路,当然重点是新东方学校的创办、发展和管理历程。
因为是口述整理,所以很像是一位老师或长者,在与你侃侃而谈。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或所谓的文采,但可读性还是很强的。
读完后,不禁对这位民办教育界的传奇人物敬佩有加,也明白了他为何而成功?
那么努力和坚持,怎么可能不成功?
俞敏洪高考的励志故事早已在网上广为流传。
第一次参加高考,英语只考了33分,是他的短板科目。第二年高考,英语55分,总分不高仍然名落孙山。
在一片质疑声中,他继续坚持读“高五”,带领同学们一起拼命,英语考到90分,最终被北大录取。
尽管进了北大校园,他却一度被大家认为是最没出息的人,内向、不与人交往,也很少参加社团活动。
但他的可贵之处在于,即使看似毫无优势,也从不会选择放弃,而是加倍努力改变现状。高考如此,大学学习如此,新东方创业也是如此……
第三次高考复习时,每天一早起来晨读,晚上熄灯后还在被窝里背单词。寒假一周,整天背课文,把四五十篇课文背的滚瓜烂熟,第二学期时不知不觉超过了很多同学。
刚进大学第一次开班会,做自我介绍时,他因普通话不标准,带有浓重的方言口音而被同学嘲笑。他就用整整一年时间,天天拿着收音机模仿播音员发音。模仿后的普通话,虽然还是不算太好,但跟自己比,已经进步了很多。
到校外办英语培训之初,为了教好GRE词汇,他每天备课10个小时,拼命翻各种英语大词典。家里的每个角落都贴满英语单词,翻破了两本《朗文现代英汉双解词典》。他还不忘自嘲,男子汉不发奋则已,一发奋则几万单词尽入麾下。
除了能玩命拼,他超出常人之处,在于能长久地坚持做一件事。
连他自己都说,“我有一个特点,喜欢持续不断、长期性地努力。新东方能做到今天,跟我的这个特点有关。”英语明明是他的最短板学科,却生生被他做成了无人能及的伟大教育事业。
他相信坚持的力量,相信“雄鹰和蜗牛的故事”。
故事说,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的只有两种动物。一种是雄鹰,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上去。另一种就是蜗牛,一步一步往上爬,可能需要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但是到金字塔顶后,他们看到的世界,收获的成就是一样的。
他把自己比喻成蜗牛,像蜗牛一样努力。
你说,那么努力,一直坚持努力,怎么可能不成功?
对于努力,他给了自己足够的理由。
他说如果你是一颗小草,有什么理由要求别人在遥远的地方就看见你?即使走进了,也可能会视而不见,甚至会无意中把这颗草踩在脚底下。想要别人注意到你,就必须变成一颗大树。
历经千帆,归来仍是读书人
从独自一人偷偷摸摸贴小广告,在夹缝中求生存,到成为民办教育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中国培训界的领军人物,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涉及股东利益分配、内部管理等问题和矛盾开始浮现,甚至到新东方总裁和董事长都轮流坐庄的程度。几个创业伙伴关起门来吵架,掀桌子、摔东西,吵到严重的时候,四五个人在一起嚎啕大哭。聘请的几家企业咨询公司,也因无法忍受新东方高层内部长期的内耗争吵而选择离开。
虽然最后跳出了死结,完成了公司结构改造,并且新东方教育集团于2006年9月在纽约证交所成功上市(开中国民办教育先河)。
回顾往昔,俞敏洪不无遗憾地说,
虽然我们几个合伙人还是经常一起吃饭聊天、运动旅行,为大学做演讲,但是时过境迁,我们已经不是原来的我们,不那么快乐了。
他不止一次地表达出对名利的淡泊,对自然和阅读的向往。他说住三居室的Apartment挺好的,也不会把所有的家产留给孩子,他们应该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动力。
他梦想造一个小型的私人大学,每年造一两所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大学生……
他希望做所有跟读书有关的事,而无需被财富绑架。与其说他是企业家,不如说他是读书人。
大学时,他曾因患肺结核休学一年。这一年,他读了600多本书,平均一天2本左右。
他说到任何地方都会带本书。没事干的时候,有一本书在手里心情就会好一点。
他说最向往、最喜欢的事,就是悠闲地躺在家里读书。前段时间因疫情在家,他也阅读了20几本书,看来是过了一把读书瘾(老俞闲话公众号,详细记录了疫情期间日记)。
虽然阅读量跟他相差甚远,但对同样热爱读书的人来说,看到这些关于阅读的文字,真的很有惺惺相惜之感。
跟老俞一样,每次出门,书是必带的标配。也因为阅读,遇见了很多有趣的人和事,下次专门写一篇与读书有关的故事,哈哈!
通常爱阅读的人,也有爱思考的习惯。经历了这么多,读了这么多书,老俞也免不了要生出一番生命的感悟。
他说,财富不能带来从内而外的快乐,只有适当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每个人心中都有等量的痛苦,不管有钱没钱,有房没房,都越不过人生给我们设定的各种苦恼和绝望,所以要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
心灵的富足才是生命最大的满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