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是一个“人”

作者: 景溪的魔方 | 来源:发表于2019-03-03 22:03 被阅读55次

    这是日更第21天。

    “影子”说

    我11岁的外甥女有一天大哭着说:“你们都没把我当成一个人,都不听我说话!”我竟然感到很欣喜,因为小小的她可以大声告诉别人她是独立的个体,可以控诉别人没有尊重她的话语权。

    说到独立的个体,我想起最近火遍朋友圈获奥斯卡奖的短动画《包宝宝》。包子长大要离开母亲掌控,母亲大哭,将儿子一口吞了下去。“掌控不了就吞下去,好永远绑在一起”,网友纷纷表示实在暗黑、诡异。然而,它也像一根刺一样扎在大多数国人的心上,提醒没有意识到这一切背后成因的人们,真该好好反思了。

    回想下我们成长过程里试图挣脱父母的管控,反而激起千层浪的瞬间吧。

    想追求梦想却被泼了冷水;想去远方工作,却因父母回到家乡;遇不到合适的人, 却因为年龄渐长不断被催婚,最后嫁(娶)了不怎么爱的人......矛盾重重,想挣脱,又不得不妥协。

    这种文化断层似的斗争有些似曾相识。

    上世纪初新青年中掀起反对包办婚姻的浪潮。民国才子徐志摩、鲁迅、胡适这三位新时代的新青年都被家里安排了包办婚姻。

    徐志摩遇到了人间最美四月天的林徽因,丝毫不顾忌自己有妻有子的身份,迅速与张幼仪离婚。他不管这个女人是美是丑、是疾病是健康,是才华横溢还是大字不识,只要是包办婚姻,就得离。痛痛快快打响了反抗传统的第一枪,成为近代中国离婚第一人。

    鲁迅追求自由恋爱、激情与理解,但因传统礼教束缚,不能休妻一走了之。他多次对友人说:“她是我母亲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这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负有一种赡养的义务,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真可谓封建礼教与自由思想结合体中可悲可叹的代表。

    而胡适,他在日记中写道:“假如我那时忍心毁约,使这几个人终身痛苦,我良心上的责备,必然比什么痛苦都难受。”虽然这位接受过系统启蒙教育的才子有且不仅有一位红颜知己,但仍然面向现代尊重传统,与江冬秀相濡以沫走完了一生。怪不得蒋介石先生评价胡适是“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真是十分贴切得当了。

    如今,新的文化断层又产生了,我们真的应该认真思考,全球化时代下为何会有这样普遍的家庭矛盾?

    家庭教育方面,美国确实值得借鉴。他们主张成年子女经济独立,主张孩子勇敢追求梦想,主张家庭成员间的民主平等。在中国却恰恰相反,父母为子女的工作、住房、婚姻等等大事小事操碎了心,生怕自己付出得不够多。家长望子成龙却又护子心切,自己为孩子付出太多,子女却并不领情;子女觉得家长管太多,极尽所能想挣脱父母的束缚。很无奈,这就是小家庭的中式思维和大环境的西式理念之间赤裸裸的差异。

    中国家庭关系崇尚孝道和长幼尊卑。要想父母与子女之间建立平等沟通的桥梁,除非是父母也受过新文化熏陶,否则矛盾只会恒久存在。

    没有对等的尊重就不能实现顺畅沟通,也就无法互相理解。要实现真正的快乐,父母要学会把孩子当成真正独立的“人”看待,放手才是真爱。子女更要坚定和认同自我,自重自理自立,才能获得实际意义上的自由。现代心理学虽然也试图点醒睡梦中的人们,但也叫不醒装睡的人。家庭成员间不需要互相指责和控诉,因为这种矛盾冲突将是每个中国家庭都要面临和改善的课题。家庭是共同体,每个成员都负有成长的责任。

    共同成长才是真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因为他是一个“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xpm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