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6的第一天了,也就是元旦。本来这篇文章是应该在昨天写的,可是因为惰性就赖到现在。
现在是晚上7:00,而我刚刚起床。也就是说因为我昨天通宵达旦地看电视,今天白天一天我都是在梦里度过的。昨天心血来潮,想看红高粱,就一口气把电视电影都看了,所以一直到早上六点才拖着早已酸困的身子爬到床上,一醒来就是现在了。我不记得这样的任性在这一年里有几次,但我知道这是考研以来的第一次,也是2015年的最后一次。
既然是总结,那就从头说起吧。一月份吧应该和现在差不多是要准备考试了,不过那时候是大三。二三月份是寒假,那是最长的寒假,有50天,回到家里我一个人住了快一个月,过年父母陪着过了快一个月,这一个新年,哥哥姐姐没有回来,就父母和我,过得最温暖,最和谐,不是因为人少,而是在我陪伴的日子里,父母就吵了两次架,这与往年相比,确实是很罕见的。我感觉得到我在他们眼里变得更好了,他们也开始更愿意听我的话,尊重我,这样的爱与包容温暖了水泥板房子里的整个冬天。关于我个人,我现在还能回忆起当时的一些想法,考研这一出路已在我心里生了萌芽。根据我的思维,第一步一定是要打基础的,所以寒假带了一些单词,精读之类的书,那时候刚有了旧电脑,所以也带了很多听力光盘,电视电影自然也少不了,正如所料,收效甚微,回来的时候连电影都没有看完。
开学,就三月初了吧。因为四月中旬的专四补考,心里也一直毛毛的,第一次考得太难受,以至于这次都不想碰它,所以这次几乎是裸考,但考场上感觉还不错,至少题做完了,上次就是因为阅读题做了一半,让整个人都很沮丧,考试更无望,考过之后我也没有报过什么期望,心理上是放弃了,十月份出的结果,过了,后来在想其中的原因,也许寒假的学习多多少少是有作用的吧。回过来说,在没有备考的日子里时间都去哪儿了?忘了说,我一月份的时候又续交了古筝的第二期费用,所以每天总是会抽点时间去练习的。第一期的时候就是以专四考试为借口,向琴行请了假,老板也慷慨,就答应时间可以宽限半年。这倒好,我真就半年没去,我是得多不想学它啊!(本身没有一点乐理基础,学起来还真是挺吃力的,所以一路弹来,受了不少训斥,抵触情绪也是有的。)
专四过后,除了上课以外,基本上就专心做考研这件事了。到五月了,对于一个完全而又谨慎的考研白痴,还是有许多东西需要考虑和准备的。当时决定了暑假要在学校附近租房子复习,所以找研友,看房子…与此同时,就是查学校,因为大家都说要及早确定学校专业,只有确定了学校,才能有针对性的复习。这句话到现在看来,也是很正确的。找学校很费神的,由于完全不了解,就几乎把全国所有不错的学校都找了一遍,到最后参考各方意见和各种因素,终于确定了。
六月份的时候,再往家里打电话,就会被问到暑假怎么安排,去哪里打工这些问题。知道瞒不住了,于是就不得不向父母坦白了这件事情。意料之中,他们大力支持。对他们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保密。(这样考不上,也没有面子问题…)现在看来,这招想得还真是周到极了。这时候差不多也在准备期末考试了,同时这时候还没那么紧张,还在不紧不慢地打着基础,同学们见面的话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都变成了:唉,你考研吗?
七月,放假了。好消息是学校为我们免费提供住宿,这一点绝对够劲爆,令人振奋。因为学校也是第一年这样做,史无前例的。让我挂心的是古筝课没有上完,还有四节。而琴行的老师放假,只得等到开学了,知道开学会很紧,我却束手无策。曲子越来越难,需要更多的时间练习,我可以赶进度,但赶进度的速度还是有限的。就这样,放假了,而考研人也进入了所谓的暑假黄金期。
接下来的日子很简单,每天吃,睡,复习。学校不开放空调,暑假的天气特别热,自习室没有一丝风,餐厅就开了一个窗口,每次吃完饭去自习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做那儿流会儿汗…每周还是会给家里打打电话,吐槽吐槽,偶尔八卦八卦。七八月的暑假基本上就这样过了,那时候虽然热,但我心里还是比较平静的,因为我知道对于一个曾经的学渣来说,热代表着还有时间,时间就代表着机会,当天气变冷,我开始添衣,那考试也就不远了。
九月,开学。这一次的开学与以往不同,因为它可能是最后一次了。大四了,有时候会觉得不是我走到这里,而是时间,是它把我推到这个点的。当然那时候是没有时间感慨的,这一个月的复习也不太好,因为要忙着去完成那剩余的古筝课,还要复习,同时还要上学校的课。大四的课明显少了很多,可我到最后阶段还是没去,课几乎没有上的,心里很乱,不想被打扰,不想听人讲话,我感觉自己是失去了上课的能力了。
十月,十一月,十二月,这些日子里,路线相同,目标相同,内容相同,状态各异。
终于考完试了,新年也到了。
回头来看, 我用了半年全心全意做了一件事,另外的半年陆陆续续也算是为它做准备的。然而,它却没有结果,但我依然想要提及,它是我2015的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