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日 星期六 晴天
今天,在我的“家庭教育公益读书分享群”,给大家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的一节——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边读书边思考,我怎么给我的孩子设一个“记功簿”。很多时候,天天盯着孩子缺点儿唠叨,生怕自己不提醒不唠叨,他会记不住;孩子好的地方看见了也羞于开口表扬,总怕表扬他后,他会飘飘然了。读了这节内容后,幡然醒悟了:“设立‘记功簿’是为了达到催化作用,使孩子从偶尔的良好表现中获得自信和快乐,使这偶然行为最后成为孩子的一种稳定行为”。这样就是正面强化啊!
“对于今天并没有物质短缺体验的孩子,物质奖励作用不大,可能带来一时的满足,但不会持久;只有精神上的愉悦和成就感,才可以带来真正的幸福感和动力。”记功簿是精神鼓励,效果远远超过了物质奖励的作用。
记得今年毕业的一个学生,据他妈妈讲小学时成绩很好,初一也还可以,初二分班进入重点班后,成绩怎么也不见起色了。上课说话,睡觉,不认真听讲种种毛病都出来了。后来跟他妈妈交流,小时候每次考试,考出好成绩,就有奖励。考试前许诺,让他自己挑自己想要的东西,他考试成绩出来,家长就会兑现。小学时一直这样奖励过来了,小学时得到的玩具也很多。中学后对物质奖励不感兴趣了,迷上了手机游戏,其他任何奖励也不起作用了。学习兴趣提不起来,严重的学习动力不足,导致成绩一直不好。因为他上课经常跟周围同学说话,我把他的座位安排到讲台桌边。没有人跟他说话了,听课时注意力也集中了;多次做他思想工作鼓励他,让他找到自己的目标;他英语成绩最差,在讲台边英语老师随时都能关注到他。经过他不断努力,他的成绩也慢慢好起来了。中考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顺利升入高中了。到现在还记得他妈妈说过:“小时候一考好了就奖,多贵的玩具都给他买。到现在怎么越来越不知道好好学习了……”孩子可能就是由于小学时为了得到好玩具而学习,长大了不需要买玩具了,就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了。她妈妈可能至今都蒙在鼓里呢,不知道是自己的错误做法让孩子迷失了方向!
“教育全在细节中,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啊!”
记得前些天,儿子早早起来开始写作业了,我对儿子说:“你这么早起床写作业,就是自律。”没有对他说多余的话,也没有要求他以后怎么样,让他知道他也做到了自律就行了。后来也有几次早起写作业,我说:“我发现你越来越自律了。”自律这个品质可能会越来越强化。
玩游戏是大部分孩子都喜欢的,我儿子也不例外。可是这些天他迷上了打篮球,昨天突然对我说:“妈妈,我不喜欢玩游戏了,感觉玩游戏没意思。”他这样说的时候我心中是有一些窃喜的。因为在玩游戏这件事情上,我从来没有过多管制过。以前过周末,写完作业想玩的时候,跟我要手机玩一两个小时也是有的。我也没有因此过多唠叨他,只是要求他,周末晚上玩够了必须卸载掉,有时是周一卸载。我的手机上容量不太大,偶尔也会玩他爸爸的手机。
我在心中为儿子设一个“记功簿”,今天应该在儿子的“记功簿”上记下:1、他慢慢变得自律,2、他在用打篮球锻炼身体,……我想儿子的“记功簿”上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点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