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阅读思考】《好妈妈胜过好老师》4

【阅读思考】《好妈妈胜过好老师》4

作者: 活着之上 | 来源:发表于2022-03-03 23:58 被阅读0次

今天继续看这本书的第8章—做家长的智慧。

作者在书中谈了自己不带孩子就是渎职、幸福的家就是五星级酒店、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不管是最好的管、做“听话”的父母、学会开“家长会”、不做穿西装的野人七个篇目的内容。可以说每一个篇目的内容都让我有所思考。

一、坚持自己带孩子

养恩大于生恩,这是最近电视剧《人世间》观众在讨论周蓉母女的关系变化时常用到的话。因为周蓉的自私,把自己女儿寄养在弟弟家,一放就是十几年。这里头当然有周蓉夫妻的无奈,也是时代的缩影,但是母女分离造成的结果就是孩子安全感的丧失和亲子关系的疏远。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挺幸运的,一个是因为职业,可以有更多空闲带孩子,另外一个是我的坚持,就算没人带孩子,也没有狠心寄养在父母或岳父岳母家,因为我一直以来的坚持就是要把孩子带在自己身边。

二、做听话的父母

我们经常叫孩子听话,这是权威父母的特点。里面有段话我很喜欢,“家长是孩子第一个且最重要的榜样。如果家长在任何事上都想说服孩子按大人的想法来做,整天要求孩子服从自己,就教会孩子在无意识间也用同样的方法对待他人。幼小的孩子很快学会一套绑架家长的做法,“不听话”就是他们惯用的绳索,消极但有效。这种事件积累得太多,会形成极端心理,发展为一种偏执。”我小时候就是一个非常听话的孩子,做什么都非常配合,因此得到的夸奖也最多。这就好像是小孩在趋利避害,好像从小我就知道,听话能得到更多。以至于现在觉知,听话的孩子往往也会影响自我的诞生。自己做父母了,我不希望孩子“听话”,而是孩子平等的参考我给出的建议。

三、“不做穿西装的野人”

作者说:“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挨打受骂,虽然他本人就是家庭暴力教育的受害者,可他长大后多半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同样顾及不到孩子的感受。不是他不爱自己的孩子,是不会爱,缺少爱的能力。常听人们说:我脾气不好,遗传了父母的脾气。仿佛这“脾气”是娘胎里带来的。事实上“脾气”不是来自血脉的生物遗传,是来自生活体验的心理传递。”

回忆我的成长经历,我是被打大的,且对半来自父亲。但是从小被打的经历却让我不舍得打自己的孩子。因为我太知道,打只能显示自己的无能,除了让孩子不敢反抗、胆小、懦弱、听话外,没有任何好处。所以,作者说的原生家庭的轮回,兴许在我这里没有重演,因为我觉知到了那份被打的痛。

虽然打人者多半在成长中也被打过不少这个理论在我这里行不通,但在我妻子那却是一语中的。我曾经很反对她对女儿动手,但是她的想法是,在她管孩子时我不要干涉她。尽管事后我私下和她商议这个问题,她又说,要是两个人都不打,都这样不动手,那两岁的女儿更难管了。一定要有一个严厉,有一个温柔,既然你不想做坏人,那我来做吧。放心,我也只是打她手心手背和屁股,我知道轻重的。我不知道这是否妥当,也在纠结这到底是对还是错,很矛盾。

这第八章介绍的育儿观念很受用,但是有时转念一想,妈妈对孩子的影响力还是大于爸爸呀。如果妈妈的观念坚持,似乎对孩子的引领还是有限。这就是育儿的复杂与烦恼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思考】《好妈妈胜过好老师》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tdp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