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984068/0fec1e5b595dcb3f.jpg)
01
我们心甘情愿为爱盲目,被热吞噬,从童稚的少年到迟暮的老年,每个人都向往在遇到一生真爱时的那种心动感觉。
我们深信爱情的力量,于是两个“找到彼此”的人的邂逅,成了无数著作与电影的灵感。
而在小说主角之外,我们的真实人生往往没有作品中那么顺利。
”
每个人选择开始一段恋情的原因不尽相同,有些人爱上漂亮的脸蛋,有些人是想找个善良体贴的人,安定下来。
而研究者长年对亲密关系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人们恋爱的真正原因,往往不是他们自己所想的那回事。
开始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背后的真正动机,其实在于需求。
这种情况在我们还在子宫里时就已开始出现,我们愈认同自己的身体与周遭环境,就愈会受到身心与情绪上的需求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所作所为,绝大部分都是为了让某些需求得到满足。
我们追求或吸引别人来做我们的伴侣,是因为我们需要人陪伴、照顾、了解、支持、接受、赞赏、抚摸和相拥而眠……等等。
这是十分自然的,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若我们相信,我们所需要的快乐、安全感、自尊,或其他的许多事物,都要经由别人来实现的话,这就成为一个大问题了。
要求别人来满足我们的需要,正是我们孩提时代所做的事:我们希望妈妈或爸爸来满足我们的所有需求。
![](https://img.haomeiwen.com/i2984068/a16f0f41697f9775.jpg)
孩子的两大主要需求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
这两项需求来自相同的根源,那就是所有人类共同的“爱与被爱”的需求。
我们不能就此放弃这些需求,那等于是放弃了我们的人性,我们必须保留它们,于是我们使出想得到的所有把戏:哭闹、抱怨、撒娇、甜言蜜语、发脾气、装可爱……但还是不能让需求得到完全的满足。
至此我们仍不放弃,于是我们把这些没有被满足的需求丢进心里的储藏室,并随着时间不断累积。
这些需求中最主要的,就是归属感。
在孩子们努力寻求归属感时,他们很快就了解到,如果想要永远被爱,并成为父母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最好的办法就是证明自己具有特殊的价值。
他们必须以显而易见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因为父母似乎不能明白,他们的价值是与生俱来的(至少孩子的心里是这么想的)。“想要变得特别”的欲望于是诞生。
03
孩童时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我们心中所形成的看待外在世界的态度,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
我们儿时绝大多数的行为,都以归属感和被重视的需求为出发点。但如果我们的行为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我们往往会觉得更孤单、更不被重视。
我们很可能会觉得这个世界缺乏关怀、温暖和真情,从而感到绝望。这种感觉会使我们对自己的重要性感到怀疑。
“想要变得特殊”的欲望,正是激发我们浪漫情怀的主因。我们希望寻找一个非常希望和我们在一起,一旦不能在一起便痛不欲生的人。
这个人可以无视我们所有的缺点,绝不伤害我们,即使我们有错也永远支持我们,而且永远欣赏我们。
这个特别的人需要我们的程度,和我们需要他/她一样多。我们想当特别的人,然后衍生出想要有重要性、有价值、有用、被赞赏、被接受的需求。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不会有人满足我们所有的需求。
无论是清晰的刻画,或只是潜意识的构建,理想伴侣的形象早早就在我们脑中形成了,且深印在我们的梦想之中。
然而我们很快就发现幻想与现实世界的巨大冲突,现实中对方可能只拥有一项或两项梦中情人的特质。
于是很多人做出了一个选择,也就是人类有恋爱史以来,绝大多数人都会做的选择——那就是选定一个最符合条件的候选人,然后进行改造计划,让她变得和我的梦中情人一样。
并且我们会为我们的行为冠上“这也是为他们好”的帽子,但是,这种修饰或彻底改造伴侣的企图,很快就会让我们走上通往地狱之路。
期望会把接受和让人自由这些充满爱意的感觉挡在门外。如果我不能接受别人现在的样子,或不让他们自由地走自己的路,那么我就不是真的爱他们。
我只是想从他们身上得到满足,与他们建立亲密关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爱,而是为了满足我小小的自私需求。所以我们说,期望就是通往地狱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