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给定资料5中提到:想象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方式,网络世界为这种想象提供了无限可能。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围绕“网追正能量 担当新时代”这一主题,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参考给定资料,不拘于给定资料;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篇幅1000字左右
上次我说了资料四的逻辑作用在于表现了网络提供了无限可能,这次我来继续说说维特根斯坦的话在这道写作题中的逻辑作用。
语言意味着生活方式是对具体现象的抽象表述
资料用年轻人特殊的交流方式作为事例,这个事例非常具体,细节非常多,你注意,事例是用来证明|表现观点,而观点就是维特根斯坦的话。
这二者必须对照着去看,才能准确理解。
从事例内容看,年轻人特殊的网络表达方式即是他们内部彼此认同方式,也难以被外人理解的,这是网络表达的特征,更是事例的关键。
正是这个细节表达了观点,即
方式不同规则不同
中国人常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句话虽然不是什么好话,但是这话体现的是,规则不同|人鬼规则,则方式不同|人话鬼话。
那么反过来说,也成立,即方式不同|人话鬼话,则规则必定不同|人鬼规则,说人话的时候,必定是应对人。这是具体事例的核心关键。
理解到此,事例才能对应维特根斯坦的话,或者说,把维特根斯坦的话的隐藏部分没有说清楚的地方表达清楚。
也就是说,维特根斯坦想说的是,想像|假如一种语言就代表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也就意味着语言不同则行为规则不同,进一步地如何应对的方式也就不同。
类比一下,火锅必须用筷子才能吃,其实反过来,筷子这种餐具也决定了会出现火锅这种烹饪方式,用刀叉就不会出现火锅的烹饪方式,再说一遍,方式不同规则不同,规则不同方式也不同。
正是在这个情况下,
叠加网络带来诸多可能才引发问题|隐患
你注意,资料四表现了网络带来诸多可能,有好的也有坏的,所以语言不同带来行为规则不同的客观情况与网络影响叠加,就也会有好的或者坏的可能,或说是某种隐患。
具体而言,这种隐患是舆论导向的隐患,新一代的独特表述方式有排外性,外人无法听懂,外部舆论也就无法引导年轻人,无法影响年轻人。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设计精妙,环环相扣的问题。
特别是,出题人把「想象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方式,网络世界为这种想象提供了无限可能」这句话拆分成了两个段落分别表述,独具匠心|丧心病狂。
为什么要这么难为考生呢?
下次,我们继续谈资料6,这道题最大的破绽,以及对策的理解难点。柳夫子讲道理,申论难点我帮你理,我们下次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