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逝的山村
文/丁建设
任山头其实不是山名,也不是人名,而是一个以任姓人家为主的小村庄,因其座落在火石山的南头,故名任山头。任山头虽然村庄不大,但却小有名气。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经人丁兴旺,盛极一时。

任山头依山而建,房屋皆为石块垒墙,屋顶为茅草缮就。庄后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庄前是一望无际的旷野,庄的左首是成片成片的杏园、石榴园和柿子园,庄的右首是一座寺庙。据传香火也曾十分地旺盛,四面八方的香客总是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就像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便成了路。世界上原本没有任山头这个村庄,住得人多了便成了村庄。听老辈人说任山头原先只住有几户姓任的,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但不知什么时候山后边住了户姓沙的人家,慢慢地也成了村庄,人称沙庄孜。这沙庄孜不仅人口繁衍得迅猛,而且民风剽悍,而山前的任山头虽然也曾兴旺一时,但自从山后的沙庄孜崛起以后,就日渐衰落了下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寺庙的僧人们也不知了去向。正当任姓人家纳闷的时候,庄里来了一位白发老者,围着任山头只走了一圈,便知其所以然。老者说,这任山头座落在火石山上,人坐火上,岂能安稳?加之山后“杀”气太重,“杀”势逼人,看来山前的任家要不了多久就会被赶尽杀绝了,任山头人听了这老者之言,马上有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和危机感,一齐问老者可有破解之术,老者说,要想任山头长盛不衰,除非让山后的“杀”“人”之刀变得不能杀人。老者走后,任山头人就苦思冥想,怎么才能让阻止住这“杀”“人”之刀呢?

说来也巧,不久一户姓耿的人家因为逃难来到了任山头。看到这里南有金山,西有离山,东有青龙山,背靠火石山,是一块八面威风、四方来财的风水宝地,于是就在任山头扎下根来,和任姓人家一道垦荒耕田,相处得十分融洽。不知不觉中,任山头渐渐地又恢复了生机,人们这才想到白发老者所言,因为任山头“艮”了,“杀”“人”刀自然就钝了。不知时光又过了多少年,山下的武小楼子一韩姓人家看到任山头依山而居,牛羊满坡,地肥草美,就主动拖家带口地迁徙而来,成为任山头的新居民,至此,任山头更加和谐富足。由于民风淳朴,整个村庄又团结得有如铁桶一般,所以历经多次战乱和无休无止的运动,任山头依旧安然无恙。

当年红卫兵大串联时,一队打着红旗戴着袖章的队伍曾途经这里,被乡亲们好吃好喝地款待着,革命小将们在这“安营扎寨”了没几天,只是喊了几句“阶级斗争一抓就灵”“要斗私批修”之类的革命口号,就悄然地离开了这里。后来又传说有一支叫“五湖四海”的武斗组织要来“打砸抢”,任山头人早有准备,人人家里都准备了大刀长矛,白天巡逻,夜晚站岗,并放出话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一切敢于来犯之敌,都会湮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结果这帮人最终没有来,任山头很快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任山头虽然是一个独立的村庄,就像少数民族的部落一样,但毕竟村庄人口太少,始终没能自立门户,人财物隶属于武小楼子的东南队,就连吃水也要到山下去挑。

我之所以对任山头那样熟悉,是因为一是乡里乡亲,大家亲戚连亲戚,你来我往,关系一直都很密切,二是我从小就在火石山放羊、拾柴、割草,有时口渴了就到任山头找水喝,不管人家家里有没有人,拿起水瓢舀起水来就喝,就像喝自家缸里的水一样随意。

转眼到了改革开放,任山头人先是分田单干,继而外出打工,他乡变家乡,而故乡则变成千丝万缕的乡愁和永恒不变地记忆。早就听说任山头人都已下山了,我还以为他们过腻了山上人家的生活,全都搬到了山下呢!这次中秋回老家才有幸登上火石山,才看见曾经那样熟悉的任山头整个村庄已经风光不在了,准确地说应是彻底地消逝了,消逝得连一家住户都没有了。发小们告诉我,任山头人去村空的原因不是别的,上级早就把水泥道路修到了山上,自来水的管道都准备铺设了……但家乡再好也没有城里好,他们连户口都迁走了,连孩子上学都在大城市了。

其实在我的潜意识中,任山头不该消逝,而且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强力推进,任山头应该是个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好地方!

从火石山下来,路过任山头曾经存在的地方,依稀还有几棵泡桐树地标一样立在那儿,不觉平添了几分惆怅来。至今我还记得庄子的东南有一面圆形的汪塘,汪塘水最深处也就一人深,塘底没有污泥,只有一些扎脚的火石子,踩在上面就像踩上了按摩器。若是一个猛子扎下去,要么能捡到巴掌大的河蚌,要么能捡起漂亮的牛角火石。在水里疯够了,就光着屁股来到塘边的柿树下,用石子划好格子,玩一种叫做“上六”的游戏。或是跑到人家的菜园子,随手拽下几根豇豆角,或者摘一个鲜嫩的黄瓜吃起来,什么时候看到园子的主人来了,什么时候才一溜烟地跑开。

在生生不息的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在沧海桑田的不断演变中,一些村庄长大了,最终变成了城镇,一些村庄却颓废了,甚至永远地消逝了,一切都如过眼的烟云。没有深圳这样的历史机遇,小山村是怎么也不可能变身大都市的。然而,今天祖祖辈辈生活在小山村里的山民们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涅槃重生,实现了连自己都想不到的华丽转身,摇身一变成了城市人,融入了现代化的大都市!若干年以后,或许他们的后代还记得曾经有个村庄叫任山头,就像我们这代人,还听父辈们说过山西洪洞大槐树老鸹窝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