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记忆一一盖房

作者: 白夜1005 | 来源:发表于2017-02-03 11:32 被阅读86次

   

故乡记忆一一盖房

 从记事起,我们全家七口人一直住在两间半草房里。

       当时大伯、叔和我父亲三家住在一个院子里。据父亲讲,我家的房子,在他当小孩时就有,房子的墙大部分是土垛成的,只有地基上面一尺高的跟脚用的是老砖,砖已经年久风化,手一摸就掉渣。房顶是用麦秸杆铺的,早已炭化,黑褐发脆,一块块深深浅浅颜色不同,这是不同年代修缮的痕迹。

      我家西边一间靠屋西山和屋北山摆两张床,是父母和孩子们的卧室。中间一间是堂屋,中间摆着一张方桌,两边各有一把椅子,地上摆着妈妈的纺车。窗下,盘着一坐煤炉。东边的是半间房子,住着奶奶,奶奶已经卧床不起。屋子西间梁上边部分,是用高粱杆编织的“帛”搭的棚,棚子上面又可以放些红薯干、玉米或其它家里不常用的东西。因为屋子连住带做饭,里面几乎没有下脚的空间,房子的墙壁和顶棚,被烟熏得乌黑一片。

      记得那时最怕下雨和化雪。每当这时,屋里到处漏水,有一、二十个处。父母和我们几个孩子四处找容器接水。一会儿,屋里就摆满了各种能接水的盆盆罐罐。有时雨天,父亲还会小心翼翼地爬到房顶,用塑料布盖在房顶上,再用几条两头拴着砖头的绳子把塑料布压上。

故乡记忆一一盖房

      随着我们姐弟几个的长大,房子根本挤不下七口人。父亲希望能划一片宅基地,盖一座新房。这也是我们一家人的梦想。为此父亲努力了十来年,我不知道他找过多少次村里的干部,也不知道父亲说了多少好话,更数不过来妈妈为此哭过多少次。

      1976的夏秋之际,家乡下起了连阴雨,村里池塘外溢,街道变成了小河。我家的房子在一个雨夜坍塌了,全家不得不借住在邻居家的一间旧牲口屋里。农历1977年春节过后,队里终于把老宅后面那块地,划给我家当了宅基地。

      那块地原来是块空地,坑凹不平,有很多村民的红薯窖,父亲和姐姐利用工余到几里外拉土,把宅基地垫平大约花费了大半年的时间。     父亲是我们这里方圆十几里闻名的泥水匠,手艺好,懂预算,人实诚。本村和附近村子好多家盖房修屋,都会来找他帮忙。这次,父亲终于要为自己家盖房子了。

      从打算盖房算起,父亲就从一分钱、一条椽子、一块砖开始,一点一滴积累。每一根木头,父亲都要把它们放在屋子里最不易被淋到的地方,在四周严严实实盖上塑料布。农闲的时候,父亲不是用刨子刨平那些椽子,就是用刀子在砖上刻出各种花样来,涂上色彩鲜艳的油漆,用来装饰将来的新房。原来出自父亲粗大的手里的花,也可以开得那样绚烂。     为了省钱,父亲自己在工余打坯、烧窑,盖房子用的几万块砖,他整整用了一年的时间打出来,晒干,垛起来。每到下雨前,父亲总是跑到窑场把坯垛盖严实,以防被雨淋坏。后来又装窑、烧转,几万块砖装装出出,干过那种活的人都知道,那种强度是非一般人所能承受的。盖房用的几千块八砖,也是父亲用工余时间一块一块加工的。我至今仍然弄不明白,在那艰苦的岁月,人连基本的肚子都糊弄不住,我那精瘦的、罗锅腰的父亲,怎么有那么大的力气做这一切。夏天光着弯曲的脊背,脖子上搭一条满是汗臭味的毛巾;冬天十个手指头裂着大大小小的口子,满手粘着胶布。为了选一根好的房梁,父亲转了很多集市,终于看中了一根木材,那人要的很贵,父亲没有那么多钱,就一直跟人家说好话,说先给一部分钱,让人家留着不要卖给别人,后来跑了几趟,人家才同意。

      农村盖房都是要选吉利日子开工的,老家叫“看好儿”。正式开工前,父亲找来一帮村里的年轻人,喊着打夯号子,用了两天时间,把盖房的地基打得结结实实。开工日子是1978年7月6日,那天刚好是县中学恢复招生后的第一届招生考试,我跟父亲说要在家帮助盖房,不想参加考试,被父亲狠狠训了一顿。

       早上,村上同学叫我我去公社参加考试时,父亲和母亲早已起床,母亲烙了一个大葱油饼给我做干粮,父亲早去了新房那边。我和同学刚走出村口时,背后传来了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新房动工了。这天的鞭炮声也成了我离家的送行的炮声。

      第一天考完回来,房子已建到一人多高,村子里来了几十个人帮忙,有附近村子和父亲经常一起盖房的老泥瓦匠,也有不少亲戚。有的垒墙,有的和泥和灰,有的上砖掂泥、还有做木工的,父亲显得特别地兴奋,四周转着,嘱咐大家注意事项,并不停地递烟,招呼大家休息。母亲和姐姐也打着下手,一会儿给人倒茶,一会儿帮助做饭。

故乡记忆一一盖房

      1978年7 月8 日,房子主体竣工。剩下还有清理外墙、铺地平、粉跟脚、粉墙等很多杂活,为了节省费用,父亲领着家里的人零碎干了半个多月。最后,镶在房子四个角和房前檐下的花砖,父亲又特意用彩色油漆刷了一遍。     这是父亲一生的杰作。

故乡记忆一一盖房

      可惜这座房子竟没有留下一张照片。     2000年,村子上很多人家都盖起了楼房,弟弟也准备把父亲盖的房子扒掉,在原址盖一所两层的楼房。几次和他商量,父亲老说房子结实着呢,才二十多年,一直没有吐口。扒房那天,我回到了家,见父亲坐在院子里,眼光和表情交织着复杂的情感,我知道父亲内心一定有许多不舍,也许还有失落、对弟弟的生气,和对自己无能为力的叹息,以及更多对新房的期待。

      几个月后,父亲在弟弟的新房中安静辞世。

相关文章

  • 故乡记忆一一盖房

    从记事起,我们全家七口人一直住在两间半草房里。 当时大伯、叔和我父亲三家住在一个院子里。据父亲讲,我家的...

  • 故乡记忆一一捉青蛙

    在老家屋门前有丘田,村上人一直称之为“井(jiang)眼田”,此田靠山侧并列有一路泉眼,一年四季泉眼里冒出...

  • 故乡记忆一一扒柴

    昨晚又梦到在老家屋后的山上用抓扒捞柴禾了。小时候在老家,家里煮饭煮菜用的都是山上的柴禾,村上每家每户都分有...

  • 故乡记忆一一拉煤

    我故乡的村子在许昌县和鄢陵县的交界处,七十年代,周围村庄的家家户户都是靠烧“地火”做一日三餐。“地火”使我们...

  • 故乡,永远难离

    你从故乡渐渐逃离 时间终于让你回归原位 回到城市中的家 一一城市中的生活 一一城市中原先的你 可记忆却还留在故乡挥...

  • 故乡记忆一一老樟.清泉

    老家村寨位于祁东县与衡南县衔界处一山唣,辖归祁东县,位置较偏,昔日乡亲去所辖公家办事需穿过长长垄里并翻越两座山...

  • 故乡记忆一一乡村的声音

    我怀念故乡那逝去已久的声音。 一声清脆的鸡叫,把村庄从黑夜里唤醒。从古到今,中国农村一直过着日出而出、日落而...

  • 故乡记忆一一农家肥

    出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前的人,应该都会记得,以前庄稼人家家户户院里都有一口“粪坑”。过去农家的院落都不大,粪...

  • 年龄记忆之盖房

    村子里最老的房子据说近百年了,四面墙纯石头的,记得那个老屋的后面有一棵桑葚树,到现在,我对桑葚和蚕的全部认知都来自...

  • 故乡回忆.盖房子

    谁回去早,吃八宝; 谁回去迟,吃驴草。 大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们那个地方终于开始生产承包责任制了,分田到户,...

网友评论

  • 布衣华子:就象是自家故事!!!!!!
    白夜1005:@布衣华子 谢谢你的来访
  • 三三草屋:总能在平静的叙事中触动人的内心那些柔软的东西
    白夜1005: @三三草屋 真情实感
  • 木棉之秋:读到扒房那天的父亲,很是心疼。
  • 老吴所求:楼房盖起来了,生活条件改善了,可是父亲没有欣喜。毕竟,凝聚着父亲一生心血的杰作没了。
    读来心酸,伟大的父亲!
    白夜1005: @老吴所求 谢谢你的点评。

本文标题:故乡记忆一一盖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lkd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