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记忆一一农家肥

作者: 白夜1005 | 来源:发表于2017-02-05 10:18 被阅读313次

     出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前的人,应该都会记得,以前庄稼人家家户户院里都有一口“粪坑”。过去农家的院落都不大,粪坑多坐落在院子的一偶,长宽一般两丈有余,深约四、五尺。粪坑一方面收纳了农家产生的生活垃圾,比如:院子里扫地的土和树叶、废水、烂菜叶、草木灰、粪便等,更重要的作用是积攒农家肥。

      积肥是农家除了通过干活挣工分以外,另外一个获取工分的途径。工分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家庭麦收或秋收后口粮的分配,工分不足的家庭还要拿钱买口粮,所以家家户户对积肥都很重视,特别是家里没有壮劳力的家庭,积攒农家肥成了挣工分的重要手段。

故乡记忆一一农家肥

       积攒农家肥,光靠农家自家产生的生活垃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想办法从外边捡拾一些原料,比如,秋天的树叶、收获后作物的干叶子、干草等等。除了大人干活外,捡拾积肥原料的活,大部分是由家里的小孩子完成的,孩子们从小就要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大人也教育孩子,要勤快,应该“丢耙儿拿扫帚”,放学后下地是必须的,地里的青草长出后,孩子们放学后便挎上荆篮,带上铲子下地割草,麦收或秋收后,要带上竹制的筢子,下地搂麦叶或豆叶,秋天树叶开始落时,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要起床捡树叶,后来学会用钎子扎地上的树叶,等深秋时,地上树叶多时,用扫帚扫树叶,性子急的人还会爬到树上,摇晃树干,把叶子摇下来。我们村坟地里有许多高大的杨树,深秋季节,天不亮就有人起来,用扫帚把落叶多的地方扫一个圈,告诉别人,这个圈子内的树叶是属于我的了。那时候村头的这些坟头光秃秃的,扫得非常干净。

       村子东地有条小河,叫莲花河,是许昌县和鄢陵县的界河,河里的水刚没过脚脖,河坡上长着茂密的茅草。父亲经常在夏天中午,趁别人休息的时间,拉着架子车去割茅草,小时候,我曾经跟他去过几次,日头特别毒,附近一棵树都没有,割上一会儿,就被日头晒得受不了,我早早躲在架子车下,渴了捧起河里的水喝几口。父亲光着脊梁,带一顶破草帽,直到架子车上装满,才肯回去。割回去的茅草晒干后,用铡刀铡碎,就是很好的农家肥原料。

     动物粪便是沤制农家肥的重要原料,需要加入一定的量,才能使农家肥发酵得更好。所以农村“拾粪”成一大农事活动,从老年人到孩子,挎个粪篮,夹一个粪铲,穿梭在村子里的每个角落,经常相互碰头。父亲是拾粪的能手,哪个地方经常有猪活动,哪些地方经常有人解大手,都了如指掌,他每天都起得很早,抢在别人之前出门,往往一圈下来收获颇丰。

       树叶、干草、庄稼叶、秸秆、粪便等和从地拉回的熟土分层填满了粪坑,再渗透水,闷上一个多月,这坑农家肥就完成了。

       生产队也会积农家肥。一般选村子里或地头比较大的坑,在雨后,雨水灌满了大坑,生产队组织社员把打碎的秸秆,加土,和牲畜粪一起堆入坑内,填满后外边用稀泥糊严,闷上一两个月,便可沤出一坑好肥。

       生产队根据种植需要,每年会集中收几次农家肥。这时农家要把沤好的农家肥从粪坑里挖出来,农村叫“出粪”。这是个又脏又累的活,出粪的人穿胶鞋或赤脚跳进又黑又臭又湿的粪坑中,用钢叉把里面的农家肥一下一下地扔到坑边,越到下边,扔起来越吃力,往往需要比较壮的劳力干上两天。

故乡记忆一一农家肥

       粪坑清理完后,要把清理出来的农家肥用架子车拉到院子外边的空地上,垒成四四方方的粪堆。生产队会安排生产队长、会计、记分员等几人,拿着皮尺,挨家挨户地测量粪堆的“方”数,就是立方米,并根据农家肥的质量,给出一二三级。判断农家肥的质量主要依据颜色、味道、里面草木秸秆的含量、沤(发酵)的程度等指标来确定。沤得发黑、含秸秆多土少,发臭的属于上等肥。生产队根据农户农家肥的方数、等级算出折合多少工分。

       棉花和烟叶收完后,地腾出来,正好赶上种麦子。种麦子和收麦子是农村的重大农事活动,种麦子前要把土地进行精耕,施足底肥,农家肥就派上了用场。生产队组织社员用架子车把收到队里的农家肥送到大田,一行行卸成一个一个的小堆,耕地之前,把粪堆均匀地撒在地面上,通过深耕,把农家肥埋到地下,成来年小麦的营养肥料。

故乡记忆一一农家肥

       如今,化肥的普及以及花肥带来的高产让农民已经远离了农家肥,农家院子里的粪坑早已消失,再不会积攒农家肥。但长期使用化肥对土地带来的危害日渐突出,化肥和农药给土地、粮食作物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农村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人的寿命并没有延长多少,好多人六十多岁就死去了,各种癌症病人也多了起来,是否与此有关,不得而知。

相关文章

  • 故乡记忆一一农家肥

    出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前的人,应该都会记得,以前庄稼人家家户户院里都有一口“粪坑”。过去农家的院落都不大,粪...

  • 故乡记忆一一捉青蛙

    在老家屋门前有丘田,村上人一直称之为“井(jiang)眼田”,此田靠山侧并列有一路泉眼,一年四季泉眼里冒出...

  • 故乡记忆一一扒柴

    昨晚又梦到在老家屋后的山上用抓扒捞柴禾了。小时候在老家,家里煮饭煮菜用的都是山上的柴禾,村上每家每户都分有...

  • 故乡记忆一一拉煤

    我故乡的村子在许昌县和鄢陵县的交界处,七十年代,周围村庄的家家户户都是靠烧“地火”做一日三餐。“地火”使我们...

  • 故乡记忆一一盖房

    从记事起,我们全家七口人一直住在两间半草房里。 当时大伯、叔和我父亲三家住在一个院子里。据父亲讲,我家的...

  • 故乡,永远难离

    你从故乡渐渐逃离 时间终于让你回归原位 回到城市中的家 一一城市中的生活 一一城市中原先的你 可记忆却还留在故乡挥...

  • 故乡记忆一一老樟.清泉

    老家村寨位于祁东县与衡南县衔界处一山唣,辖归祁东县,位置较偏,昔日乡亲去所辖公家办事需穿过长长垄里并翻越两座山...

  • 故乡记忆一一乡村的声音

    我怀念故乡那逝去已久的声音。 一声清脆的鸡叫,把村庄从黑夜里唤醒。从古到今,中国农村一直过着日出而出、日落而...

  • 故乡记忆一一露天电影

    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都比较贫乏。没有电视,逢年过节或农闲时,才会请说书艺人到村子里说上一本书,或由...

  • 故乡

    太久 没有回去 喧嚣的都市 所有的记忆 似乎都已忘记 然而 闭上眼却一一呈现 那山,那水,那人 … 故乡 变成了我...

网友评论

  • 布衣华子:写的真好,插图哪来的,也有时代感
  • 35c18f428c58:那个时代人们,勤劳而善良。朴实而热情,我记得每每有乞讨的人,站到家门口的时候,不管多少都慷慨拿出来些。那个时代的人民,真是伟大的人民!
    白夜1005: @得意_4537 怀念那个时代
  • 散淡旅痕: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内在的生命质量却下降了,这是值得全社会尤其是管理者都应重视的一个巨大课题。但越是这样的大问题,作为生活于其间的个人,都觉得无能为力,徒叹奈何。
    另:类似“六、七十年代”、“四、五尺”的表述,正确的写法是“六七十年代”、“四五尺”……数字之间不加标点。“院子的一偶”,应为“一隅”……
  • 牛牛红红:相同的农家出身,相同的经历,相同的感受。文章朴实,就象脚下厚重的土地
    白夜1005: @牛牛红红 谢谢你的评论
  • 老吴所求:一样的农家肥,不一样的感受。
    农家肥里说农事,忘不了故乡的农家肥!
    白夜1005: @老吴所求 是啊,农家肥里包含着农家的辛劳。
  • 衣上云:小时候经历过的事历历在目。
  • 菱角满塘:我们老家也有,我还挖过粪
    白夜1005: @菱角满塘 看来应是同龄人
  • 0a8fe1320a47:那个时代虽然辛苦,但是精神气特足,那种简单的生活,那样的热情,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只有在记忆里找寻。
    白夜1005: @忆山忆水忆家人 谢谢来看我
  • 3d09450721e6:话说50年代的人们都是折腾出来的一代人!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喜欢回忆!跟我老爸讲的经历一一模一样!👍👍👍

本文标题:故乡记忆一一农家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sas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