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镇上有一间烧腊店,生意很好。每天做出来的烧惜都不够卖。那些去迟了的顾客,往往都因为买不到烧腊而非常懊丧。
很多时候倒霉的事情总比中六合彩的机会大得多,买不到烧腊的事情偏偏降临到我的头上来了。今天,我家来了一个不速之客。既来之,则安之。
这个不速之客是个杯中君子,我必须要尽地主之宜留他饮一盅。因为没有准备,就计划去买些熟料来招待客人。但是,因为大晚了,那间烧腊店的货都卖完了,我只好到另一间随便捎一点回来应付场面。
想不到这条友还是个行家老手,他一入口便知道不是那间店的。我只得跟他说明了原由。
谁知我这一说便打开了这条友的话匣子。他说要是他有这个技术,必定会扩大生产做多一些,让想吃他烧腊的人都可以吃上他的烧腊。还样既方便了群众,又增加收入,何乐而不为?
乍一听这条友说得头头是道,但仔细一想又不是那么回事。我想,那间店的老板之所以不多做一点,正是他的精明所在。老板做这个生意几十年了,对本镇的市场应该是非常了解的,每天可以卖多少他一定了如指掌,所以他每天就做这么多。虽然偶然有一些零星顾客,他也不会多做一些。因为那些零星顾客毕竟是偶然,如果做得多了,遇上好市他可以多赚几块钱。但万一卖不出去,他可就亏大了。比方说,卖四个烧鸭可以赚到一个鸭,以一个鸭四十元计,他做四十个烧鸭刚好卖完,可以赚四百元。如果他多做五个烧鸭,全部卖完,他就多赚五十元。但如果他剩两个,就变成赚三百四十元。看,多做工反而少赚钱,这样的生意谁做?
简单的算术,只需读完小学就会算,而真正的生意那怕是名牌大学毕业也未必会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