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活,有时真实的令人无法接受。
比如,灾荒时的食物。多一口就可以活命,少一口就能送命。
一次回乡期间,听老一辈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当时人们吃大食堂。
附近屋场有一个人身形高大的长辈,因食物少,已无法支撑起他身体的需要。
他饿的快不行了,已处于濒死的状态。
一个傍晚,在分得的一碗稀饭中,在夜幕下,他赫然发现碗里多了一大块黑乎乎的东西。他眼中闪过一丝光芒。
他相信这是神仙显灵了。他理解为,这是一大块没有把米熬开的米团子,或者是锅底的锅巴。
对于他来讲,这无异于多分得了比别人多好几倍的食物。可以支撑起他再活下去。
哪怕是再多活一天。
但是,他理解错了。
那并不是一个米团子或是锅巴。而是一只失足掉进锅里的老鼠。
他最后,活活被饿死。
我好奇的问讲述这件事的长辈,他要饿死了,那他家人不管他吗?或者把自己的食物给他?
长辈说,一人就那一口饭,给他了,家里的其他人就有活不下去了。
我不禁唏嘘。
这就是写实的生活。真实的让你无法反驳。
2
齐白石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有名的画家。
可他也是苦出身。小时候,家里很穷,八岁时便出去给人家放牛,干活。
齐白石晚年有方印叫“系铃人”,这方印的名字是有来由的。
是他追忆小时候上山放牛,祖母和母亲不放心,便在他的脖子上挂一个铜铃,归家时即可远远听见的情景——“祖母闻铃心始欢。”
与众多的农家少年一样,他本可以就此在写实的生活里,度过他的一生。
但他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进取精神。他当过木匠,后来于27岁时才正式开始学习画画。
四十多岁他离开湖南老家,开始周游全国。
53岁开始北漂生活。一生娶了7位妻子。83岁还生了孩子,85岁闹着续弦,93岁临终那年吵着要与22岁姑娘成亲。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
传奇的人生,离不开写意的态度。
这个世界的悲剧在于有写意态度的人缺乏写实的能力。而有写实能力的人缺乏写意的态度。
通俗的讲,就是有本事的人没有理想,有理想的人没本事。
但齐白石是个例外。他用写意的态度过着写实的生活。
最终,他由木匠成为巨匠。
3
回到当下的时代。
这是一个充满无数可能的时代。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没有缺衣少食。特别是都市的人们,常常为了肥胖而烦恼。
物质的极大丰富,很容易让人们忘却我们先辈们经历过的痛苦和磨难。
远的不说,前文中所述的我家乡的这位活活饿死的人。其实离我们也就是50多年。
远吗?其实真的不远。
我的家乡,陕南的小村庄。在那个灾难的年代不是最差的。老一辈能讲述饿死的故事,只有这一例。
而我所知的,在那个年代的很多地方。比我们那里差很多的地方有很多。
一个人最大的危机,是没有危机意识。在写实的生活里,没有写意的梦想。在写意的梦想里,没有踏实肯干。
由此,我个人认为,齐白石的精神价值远远大于他的画作。
即使是当下,依然不过时。
他的勤奋、进取、童心、气节等等,完美的改造了生活的本来面貌,让生活为他而精彩。
希望我们每个人,在写实的生活面前,有着写意的态度。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此文为陈晓辉原创,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今晨起来,以白石老人笔法,画了几张小画,谨向白石老人致敬!请各位师友批评指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