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人头攒动的江湖市场,
李济安创业暨《创业致富快报》自媒体靠近一个“包围圈”,只听得里面的小商贩在高声嘶喊:我卖的不是机器,我卖的是杜月笙的拿手绝技。
仔细一看,
果不其然,
还真和杜月笙有点沾边。
所以要说这个热销江湖的小本创业项目,最好还是从杜月笙谈起。
杜月笙,1951年就不在人世了,但他那上海滩三大亨之一的名头提起来仍然是赫赫有名。除此之外,杜月笙还有两个广为人知的绰号:“水果月生”和“莱阳梨”。
(此处李济安创业顺便解释一下:为什么是“月生”而不是“月笙”?是因为杜月笙最早名叫杜月生,“笙”这个字是国学大师章太炎后来为他改的。)
而这两个绰号则源于他的一门拿手绝技。
杜月笙15岁时混迹于上海的水果界,那时的他衣食无着,很多水果行的账房先生看他可怜,就将一些烂水果特意送给他,让他到街边兜售。
烂水果,怎么卖?
杜月笙自然有杜月笙的办法。

他把一只烂梨削掉坏的,去皮留肉,切成小块,叉在一把雪白的小刀上。“又大又甜的莱阳梨,尝尝看。”杜月笙迅速地将梨塞入路人嘴里。
嘴巴吃了梨,想不掏钱,那是不可能的。——这套死缠烂打的水果销售手段,使得整条街上,他的水果最烂,销得也最快。
熟能生巧,时间久了,杜月笙削水果的功夫炉火纯青,自成一门绝技,尤其是削梨:左手拿着梨,右手拿着水果刀,一小会功夫就能把梨那薄薄的一层皮削下来,中间一点儿也不断,更令人叫绝的是:整个梨削完了,还能用皮拼成一只中空的梨。
后来杜月笙声名大噪,但他对自己的出身并不避讳,茶余饭后,仍会不时的“露一手”为自己的朋友或政客表演助兴,遂成为江湖美谈。
不绕太远,
说到这里,
咱们回到主题。
开头那个小商贩卖的是什么呢?
他卖的就是如杜月笙一般的削水果不断皮的绝活,只不过杜月笙回不来了,主体变成了一台迷你型的抖音爆款机器。

这台迷你多功能削水果机,你只要将水果插入固定针头,旋转手柄,几秒的时间就能将水果完整的削皮,而且你根本不必要再担心削皮会弄破手指,从此让削水果皮成为一种生活的乐趣。甚至可以这么说,有了它,现在杜月笙的这门绝活就连三、五岁的小孩都可以轻松做到啦!
这篇文章,
写到这里,
仍然没有写出我的真意。
李济安创业暨《创业致富快报》自媒体此文既不是想美化青帮头子杜月笙,也不是借机宣传那款削水果的迷你机。
令我赞叹的是那个小商贩,
他那古为今用的创业一招鲜。
为了创造营销佳绩,一台小小的机器,他竟能巧妙地与已故大亨挂上关系:“我卖的不是机器,我卖的是杜月笙的拿手绝技。”
就凭这份心机,
他完全不输当年纵横上海滩的“莱阳梨”。
感谢将阅读进行到底!您对本文以及平民创业、营销管理方面有任何意见或建议都欢迎与李济安创业暨《创业致富快报》自媒体激烈交锋,商海浩荡,不洞察不洞明,无交手无交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