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话题还是跟手机有关。
昨天写的“为什么高中生应该拥有手机?”算是别具一格、一反常态的一朵奇葩了,然而,写下这篇文章的最终目的不过也是希望现在的孩子能够摆脱所谓的“宅男”“宅女”,不要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趁年轻多出去走看看,去触摸当今变化万千的社会。
其实我一直以来都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现在的教育平台出现跟手机有关的话题,没有一篇不是在大肆批评青少年的沉溺,旁敲侧击希望家长调高警惕,换句话说,这些爆文将全部矛头指向了孩子。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让我们静下来想一想,孩子沉溺手机,真的只是因为孩子的自控力不够吗?作为与孩子朝夕相处的父母,就真的一点错误就没有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老祖宗说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该如何解释呢?无数研究调查表明:一个孩子的后天发展,也就是他将来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言行,因为孩子总会在潜意识里自己的模仿父母,而且是盲目的、照搬的、意识不到的,尤其是在孩子尚且年幼、判断力不成熟的时候。
在这里我想举我自己的一个例子。
我的童年不长不短,却很轻松单纯。那个时候真的是“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生活节奏,父母下班后开始做饭,吃完饭后就到院子里乘凉。家里有一铺大草席,哗啦啦铺开,一家四口躺在上边,看着黑漆漆的天空说话聊天,我和弟弟就指着天空数星星,一天的疲惫在絮絮叨叨的话语中都消失了。夏天的街上街坊四邻都出来乘凉,一群庄稼人拉家常开玩笑,我们这群孩子就在街道上乱窜,笑哈哈的,你追我打,而院子里传来的是辛勤母亲在洗衣服的声音……
读上面那段文字,你是否有种莫名的熟悉?因为这或许就是你曾经的童年,换句话说也就是童年该有的样子啊。
而现在呢?同一地点,同样的时间,回家的时候,街道上一片寂静,孤零零的路灯惨淡的亮着,照亮寂静的街道。家里更安静,母亲还是照样洗衣服,这是她无法退却的责任。除此之外,睁眼闭眼看到的都是父母抱着手机目不转睛的样子。突然理解了那句话: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和你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如果用在父母和孩子身上,大概会多一抹心酸的味道吧。
与之相关的是现在比较敏感的一个话题:寒门越来越难出贵子。有人说是寒门自己的平台不够,分配不到优质资源。我承认寒门确实有局限,贫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的发展,但去年考入清华的庞众望,今年707分上北大的河北女孩,还有超级演说家舞台上的北大法学硕士刘媛媛,他们的存在再一次说明——寒门逆袭不是没有可能,尽管很难,但不是没有希望。
这些寒门贵子有什么特点呢?庞众望的母亲从小就教育孩子要认真读书,河北女孩的父母一共有四个孩子,家境再难也咬牙坚持供他们上学,充当这个话题导火索的北京状元熊轩昂也不止一次提到了父母对自己的影响。与其说寒门难出贵子,不如说寒父母难出贵子,从父母身上,孩子学到了对知识的态度。是憧憬?是崇敬?是信任?亦或是不屑、轻视、满不在乎、不以为然?
我们都知道,大多数考入清华北大的优秀学子,他们的父母,大多是老师和医生。既不是大富大贵的豪门,也鲜有农民工人之子。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因为这些中薪阶层的人,他们知道寒门“寒”的不仅仅是物质,有些文化水平低的家长,自己的三观尚且不成熟,又怎么能指望教出一个三观正的孩子呢?
教育的差距,说白了就是父母的差距。
前几天去看望初中时候的班主任,一个颜值与才华并重的女老师,她的孩子有多优秀?在一个三四线小县城,这个小女孩四岁开始背乘法口诀,刚上幼儿园就开始学英语,上着各种培训班,而且是很自愿的,每次都兴奋的去,家里到处都是书,还没上小学就开始读牛顿、化学,生物初中课本看了好几遍,她有几本奥数题,随便选一本就能给我讲出来,记得上一次他给我讲的是怎样判断一个人挑的担子重。
我的老师,也亲口告诉我她为女儿做了什么:老师白天上班,一下班去接孩子,回家后从来不动手机,因为她知道如果自己光看手机,孩子也就上瘾了。从大学时一直喜欢看电视剧的她,自从有了孩子再也没看过,“不敢看,现在一看还是会上瘾”,晚上不管多累都要和孩子一起完成她们的任务:画画、学英语、练舞蹈、看书、做数学题……
可大多数父母呢?现在有时候看我弟弟,抱着手机一天不撒手,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去说服他放下手机去看看书。真的很难,毕竟父母下班回来,饭顾不上做先看手机,吃饭的时候也翻着朋友圈,不时哈哈笑几声,这笑声我听起来很陌生,因为有了他们手机就各自进入了一个人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其他人进不去。
我不是很喜欢熬夜,学生时代也没熬太久,偶尔走到父母房间,将近十一点了,还隐约发出亮光,我知道他们又在看手机,躺在床上,多惬意啊。殊不知,因为父母对手机的瘾,我感觉到我们一家人距离越来越远,争吵不断,沉默成了大多数,因为彼此都不愿意被打扰。虽说父母这么多年来终于有了喜欢的东西是件好事,可是他们不应该首先考虑孩子吗?尤其是弟弟还这么小,他睁开眼——父母在看手机,他会觉得:那好,我也看;他要睡觉,父母还在看手机,他告诉自己:没关系,明天我接着看。为什么?因为自己所尊敬的人都在玩,所以玩手机似乎就变成了一件天经地义心安理得的正确的事,不断告诉自己——不要怕,爸妈都玩,有什么不可以的,玩吧……
一旦有了这样的暗示,还有什么孩子会不上瘾呢?身为家长,你敢保证你能抵挡得住这样的诱惑吗?口口声声要孩子控制自己,去割舍自己尚且放不下的东西,这公平吗?尤其是在中考高考成绩下来时对着孩子劈头盖脸一顿骂,甚至拳脚相加的父母,请你问问自己,你比孩子又强到哪里去呢?扪心自问,身为父母的你,生活中除了给孩子吃穿,你还做过什么?他学习的时候你有去关怀一下吗?学习有挫折的时候你有去安慰他吗?不,你没有,你的生活里除了上班只有手机,为了尽快看手机,你变得越来越不耐烦,孩子惹事了就是不懂事,该打;孩子考不好就是没用心学,该骂。这样的你,作为父母,作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最信赖的人,你觉得自己够资格么?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叫《爸爸妈妈你们别死,你们死了我还怎么去喝你们的血》,一些活生生的孩子剥削父母的案例触目惊心,很震撼,很可怕。我想说,养不教父之过,不负责的父母,你们是对孩子的未来不负责,更是断了自己余生的依靠。孩子一旦毁了,连对自己的父母都毫无感恩了,于你们而言,天也就塌了,你有没有考虑过自己的晚年?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父母,能够从孩子的感受反思自己,控制自己的娱乐时间,其实朋友圈真的没那么好看,真实的你比那些“秀”生活的人幸福多了,请你记住你还有自己的孩子,养孩子不单单是年龄的长大,更是培养他成为对自己负责的人。往后余生,请命令你自己放下手机,关掉朋友圈,减少在孩子面前看手机的时间,要相信,你的孩子比手机更重要,孩子的成长比朋友圈更值得关注。因为娱乐可早可晚,古人秉烛夜游,不也是在人生慕年在“随心所欲”吗?但是教育是一张单程票,一旦错过了,就真的一生都错过了。
其实写下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可以让家长从另一角度去看待手机。不要在满天宣传的“禁止孩子沉迷手机”一昧指责孩子,反而忽视了自己存在的问题。要知道,沉迷手机无法自拔的父母是很难养出一个能控制住自己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