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有两位作者:第一作者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她在2009年的时候获得了诺贝尔的生理或医学奖,现在是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教授,她是端粒研究方面的专家,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第二作者埃利萨·埃佩尔在同一所大学从事精神病学研究。
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前沿、权威和专业的书。这本告诉我们,“衰老”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以及应该如何应对“衰老”。
第一部分:端粒是什么?
在分子生物学的角度,人之所以变老,是因为身上的某些细胞不再更新了。有个著名的哲学典故,说从前有一条船,你每天换一个零部件,直到把船的所有部分都替换成新的。那请问,这条船还是原来的船吗?
人体差不多就是这条船。我们身体的各个地方都有细胞在不断地被更新替换,表面看来人还是这个人,但是细胞都已经换过好多遍了。等于说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几乎就是一个新人。如果能这么一直保持更新,你就不会老。
每个人的端粒变短速度不一样,所以每个人衰老的速度不一样,很多研究都证实了这个判断。也就是说,看一个人老不老不能看出生年龄,得看他端粒的长短。
现在有更进一步研究发现,端粒长度影响你皮肤的老化程度、有多少白头发、心肺功能、骨头情况,而且还影响你的认知能力。连老年痴呆症,都可能是端粒变短导致的。知道这些之后,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的得出一个结论,为什么有些老人长寿?因为他们的端粒长。
首先,衰老是因为细胞不再分裂更新了;其次,细胞之所以停止分裂,是因为受到端粒长短的限制——每分裂一次,端粒就会缩短一点;再其次,端粒酶的存在甚至有可能让端粒延长,但是人体的端粒酶的活性会变差,会不够用。最后,感受到生活的压力,会恶化端粒酶,加剧端粒变短,从而加剧衰老。
第二部分:如何应对生活压力
这里面的关键,不是绝对压力值的多少,而是这些压力给让你产生了什么情绪,如果是负面情绪居多,那就比较麻烦了,它会影响你的健康和衰老程度。短时间的负面情绪,比如生一次气,不会影响端粒。有小情绪很正常,真正影响端粒的是长期的、严重的负面情绪。
我们主要说三种:
第一个情绪是“敌意”。敌意感强的人中,男性居多。敌意会让你跟周围人的关系变差,你会陷入更放纵的生活方式,比如贪吃、抽烟、喝酒。你的健康会变差,你的端粒会变短。
第二个情绪是“悲观”。悲观的人里面女性比较多。悲观,就是对事物总有一个负面的预期。
第三个情绪是“胡思乱想”。
负面情绪的特点是让人当局者迷。陷入情绪的你,是被这个情绪给控制住了。这就是为什么你应该学会用旁观者的视角观察自己。你要跳出这个局,识别出来这是一个不好的情绪,给它打一个标签。然后你不能回避,你得接受你有这个情绪。
把这些东西综合到一起,对健康长寿最有利的一个精神状态,叫作“conscientious” ,意思差不多是认认真真、勤勉、有条理、不冲动、充满责任感,像是中国人说的“君子终日乾乾”。 所以,在生活中,你要应对多大的压力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面对它们。
第三部分:环境对我们的端粒有什么影响。
一个好家庭是什么样的呢?在怀孕之前,夫妻双方都是比较靠谱的人,他们的端粒不应该太短。在怀孕期间,要保证充足的营养,要保证一个没有压力的环境。孩子生下来之后,给孩子足够的支持和关爱。这些就是每个人生活的责任。就算端粒长短能遗传,人的命运也不是一出生就定死了。我们总能主动选择按照书中说的方法做一些事儿,主动选择让自己和别人的端粒更长。
你的端粒不是你自己能左右的,它也是你周围所有人的事儿。反过来说,别人的端粒,也是你的事儿。
总结
我们经常听到关于,人类寿命可以技术性延长,甚至可以到达免除自然性死亡程度的说法。比如,特斯拉的老板马斯克和《未来简史》的作者赫拉利,都是这么认为的。在他们看来,人的寿命长短和衰老程度,就是一个技术问题,只要技术达到了,永生并不是一个难事。
但是,通过《端粒效应》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衰老并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至少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技术问题。人的寿命和衰老,实际上是在和大自然抗争和赛跑。因为,从自然的角度出发,我们每个个体只要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就可以去死了。这就是为什么,公螳螂在交配的过程中,会被母螳螂吃掉,因为你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你可以去死了。所以,才有我们之前说的,尽管现在我们可以用药物激活端粒酶,但是这么做的副作用是诱发癌症。所以,抗衰老是一场赛跑,一切都要靠你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