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332828/38554c93e0e75ef4.jpg)
1.之前天天写作敲时间,感觉过的很快,一天天的,现在却感觉慢了起来,过的很踏实,是因为这两天天天思考我的教学吗?其实我更应该思考的还有我的人生,我们一大家的人生,到底该走向哪里。教学需要一个个的小目标,生活也只有这样才能踏实。我想把工作做好。得到我应该得到的,或者去争取我应该得到的,争取到与否就是另一码事了。有些东西是个人服从集体,因为是单位的一份子,社会在养活着我。可是单位主持者种种行为让我失去了归属感,我现在只剩下了我自己,所有的一切只有从个人利益出发。
当一个集体没有了包容,就会助长个人主义。
明白了我家的孩子为什么之前表现出了自私的行为,是因为我这个家庭组织者没有包容孩子之心。慢慢的我在成长,孩子也变得不再自私。
在这个不包容我的集体里我只有选择离开,当我敲下这句话的时候,心中就是愉悦的。怎么离开?高就还是打折自己的追求?
还有折中吗?主持者会改变吗?变为他人或者更优秀的他?只有这样我才有转机,卧薪尝胆?难道自己没有高就的可能吗?夜以继日,紧跟团队,忍他?不,是成长自我,他自会改变看待我的狗眼,那是我已可以插翅高飞!
我去更加包容的集体干什么?我为何不可以成就一个集体?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多学习,更自律,优秀的自己,在哪都一样。
2.《给教师的建议》89 怎样听课和分析课
作者共把这一条建议分为9条,形散,形是什么,一条一条的梳理。
开篇第一段:课是阵地,知识是死的,但老师是活的。原文“知识的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究竟跟教师个人的精神世界(他的信念、他的生活的整个的道德方向性和智力方向性、他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即年轻一代的未来的观点)是否紧密地融合为一体。”对老师的要求很高,老师需要成长,我想成为一个这样的老师,寻找自己的成长之道,只有不断地阅读和写作,在教学方面不断地阅读和反思课堂。
(1)听谁的课,何时去听,听多少课?
校长要听课,苏氏个人要求自己一天听两节课。听所有老师的课,包括年轻的老师和有经验的老师。“在我看来,教师的成长取决于他的教育学知识的质变和深化。进修的提高首先意味着,教师今天对某一教育真理的看法已经不同于昨天。”遇到了自己很喜欢也很需要的话:“一个努力提高自己的老师,不断地处理着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好像是在用理论的光芒照亮自己前进的路,这是他的成长和积累丰富经验的基础。”所以我要成长就需要不断地看书(理论)和反思(实践)。听课应该是整个学期一直都在进行着的事情。总之听课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和发展教师的经验,把个别教师的经验变成集体的财富,用以丰富全校创造性的实验。
(2)教师的课有没有明确的目的,目的是否达到?
一节课应该有清晰的目标,学生上完一节课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如果没有,只能让学生逐渐的形成一种不良的道德品质——懒惰。最近结合逆向的教学设计,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尽量的一个目标对应相应的活动,并随时检测,以此环环相扣。学生在知识技能,思维品质和文化素养各方面不断地发生着改变。今天课堂最明显的变化是昨天学生还不会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四种污染产生的原因及造成的危害,今天大部分的同学会了,但是没有清晰的帮助潜力股会表达一个就行,这是我以后的课堂应该注意的。作者说:“一个学生15分钟就解出一个应用题,还需要再给他一个新题目,而另一个学生直到下课还没有解完一道题。对于这一点你丝毫不要感到着急或者失望。在下一节课上,你还把那一道没有解完的题让那个学生做,让他思考再思考。一定要迫使学生独立工作。……总有一天,就连那个最差的学生也会独立的解出应用题的。)”
3.新课标学习。任务促成长
申请点评任务2.所确定的目标是否依据新课标相关内容、教材内容或单元项目任务?学生将要理解的“大观念”是否从单元主题大观念和语言大观念两方面综合概括?(是否包含学生特定理解的内容或容易误解的内容?)提出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否有探究性和迁移性?学生将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是什么?
还是对目标方面的学习。
根据新课标要求,目标的确定依据新课标的相关内容,这个相关内容指的是什么?
学习新课标附录部分p170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学习后,学生能够:
1.谈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环境问题,及家庭生活的日常行为对环保的重要意义,交流个人可以参与的环保行动。
2.设计访谈提纲,采访调查同伴所在社区的污染现象,完成简要报告。
3.讲述全国植树造林模范的英雄事迹,思考环保行动的意义,交流个人参与环保的计划
4.小组合作设计环保项目,参加班级优秀环保项目评选。单元项目:Project Design
学习新课标附录部分p154单元教学目标
二、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学习后,学生能够:
1.运用所学语言与小组成员交流、记录未来一周个人家务劳动计划,并向全班介绍。(1课时)
2.(学)做一项家务,用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并在班级内展示、介绍。
3.描述主人公对做家务的态度变化过程。
4.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常做的家务和做家务的感受。(1课时)
5.创意设计一个机器人形象,在班级内介绍、描述机器人的外形和能为人们提供的服务帮助等。
6.与同伴交流,在机器人能够帮助人们做家务的必要性。
学习新课标附录部分p146单元教学目标
二、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学习后,学生能够:
1.在语境中,与同伴交流并介绍自己的家庭和家庭成员,如外貌特征和从事的职业等。
2.独立或合作设计“和谐家庭建设提示卡”,介绍家庭成员之间应如何相处。
3.仿照范例,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包括外貌、职业、在家庭中承担的责任等,并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情感。
以上三个课例,本单元学习后,学生能够完成的目标都是表现性任务。从新课标相关内容、教材内容或单元项目任务三方面对照学习。
完成这些任务建构在课程标准的六要素之上。在主题的引领下,以语篇为依托,调动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及其相互融合,才能很好的完成这些表现型任务。比如新课标附录部分p170单元教学目标
1.谈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环境问题,及家庭生活的日常行为对环保的重要意义,交流个人可以参与的环保行动。
谈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环境问题,用什么的语言形式和主题思维及其文化知识进行谈论,设计访谈、采访调查、讲述等。所确定的目标是否依据新课标相关内容、教材内容或单元项目任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