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微型小说鉴赏辞典》之《把木梳卖给和尚》,作者王颖、陈圆,1998
小说讲的故事大意如下。
一家公司要扩大规模招聘营销人员,改面试为实践试题:把木梳尽量多的卖给和尚。绝大部分人困惑不解,甚至愤怒,光头和尚要木梳何用?仅有小伊、小石、小钱三人留下应试。
以十日为限,小伊卖出木梳一把,小石卖出木梳十把,小钱卖出木梳千把。
小伊是历经辛苦和委屈之后碰到小和尚头皮痒递上木梳梳了之后小和尚满心欢喜,他碰运气卖出了一把。
小石是找到名山古寺劝说住持说山风大吹乱了信男信女的头发是对佛不敬,于是住持买了木梳放在香案前供香客梳理头发。
小钱做得更多,他找到香火极好的深山宝刹,对住持说,凡进香朝拜者都有一颗虔诚的心,宝刹应有回赠以作纪念,保佑平安吉祥鼓励他们多做善事。木梳上刻上住持亲书“积善梳”做赠品。得到积善梳的香客大喜,传出去后香客来到更多,住持还增加购买。
小伊、小石、小钱三人各有本事,都被录用。善于充分用脑挖掘市场潜力的小钱得到重用。
这是一个有趣且有意义的故事。
看标题“把木梳卖给和尚”,光头和尚不需要梳子但要卖给他,是在完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马上会想怎么卖的呀,一下被吸引了。在今天看来属于标题党,但效果很好。一个好的标题,对文章吸引力很大。现在网文横行的时代,标题更是演绎出很多套路。我觉得很多时候玩过火了。像有时翻到那种长标题的,直接滑过。有时也看一下标题写什么,看完标题也滑过去,看完标题也就知道他写什么了。
此故事是一个营销的故事,所讲的适合大众生活,故事内容也有创新,很有意义。所传递的观念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面对问题时的选择。面对一个突然到来的有难度或不可能的任务,大部分人是困惑的,自然选择放弃,这时总有一些敢于挑战的人站出来去尝试。从最后参与的三人来看,小伊属于不服输蛮干型,最后的成功靠了点小小的运气。小石属于有点思考干成事了。小钱却是大手笔重新整合资源开辟新的需求满足参与各方的需求,木梳大卖。
客观面对自己的能力,找到自己的位置。真实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位置,而且位置绝对不一样的,要有这个认识。有个词叫生态位。能力有大小,贡献也不一样,在自己的位置做好就行。
读完故事,我觉得可以学习到的是,写讲道理型的故事,要先引起兴趣或疑问,再把道理渗透在故事里,通过故事感悟到其中的道理,效果会很好。
另外,文中小伊、小石、小钱三人的取名与他们卖出的一把、十把、千把梳子同音,算小彩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