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坚定笃信,“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感恩回报,“好乐无荒,良士休休”的自觉自律,《诗经》教给我们处世的哲学。
身处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诗经》中的一首《蟋蟀》教会了我们不必做苦行僧,放松心情及时行乐,用心拥抱美好,用情感受挚爱,更教会我们不可过度放纵,及时收心务事业,适时关心家国事。由此,我们对这个“良士”肃然起敬,因为他为中国的文人士子树立了一个榜样。
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对蟋蟀的只停留在小昆虫的概念上。印象最深刻的是鲁迅先生在他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蟋蟀的演奏让初春时节的百草园趣味横生。
小小的昆虫竟富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开篇的“蟋蟀在堂”富于蟋蟀灵性,它跳入室内“嘻嘻”地叫个不停。突然回想起小时候窗边的蟋蟀的鸣叫声,母亲便重复低唱那句儿歌:“垂垂巧巧,补补纳纳,有的穿上,没的冻死。”
此时堂前蟋蟀是良士小闹钟,更是大警钟。它在善意提醒良士再不享乐,就“日月其除”“日月其迈”“日月其慆”;更在警示良士“职思其居”“职思其迈”“职思其忧”。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一个陶醉美景、游山乐水之人;一个胸怀天下、兢兢业业之士,两人合二为一,堪称完美。
中国人何尝不是在这样的处事哲学中,满足自己,提升自我,实现人生价值呢?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感天泣地,二人沉醉玉露琼浆与丝竹乐音的浪漫,让多少人羡慕向往。也因此让那个曾经拥有凌云壮志的玄宗皇帝“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引来了“安史之乱”。唐朝的“开元盛世”不复存在,随之而来的是五代十国的历史分裂,巍巍帝业尚且如此,更何况微微众人乎?
《毛诗序》评:“忧深思远,俭而用礼。”意在劝诫晋僖公警惕治国。魏师分别用《左传》中的襄公和康熙举例,讲述他们用《蟋蟀》自警与训诫儿孙。此时此刻,让我们少一点感时伤怀,多一些深远之思,保持良士之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