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贫穷我所知道的事
人出身时都是赤条条的,为什么有的人成年后会大富大贵,有的人却是一贫如洗呢。我觉得这是一个关于积累的问题。积累的可以是资本(财富),积累的可以是技术,积累的可以是家训(人生战略)。如果你父辈们积累了足够的资本那么你的起跑线直接就已经站在财务自由门前了(如企业家的后代)。如果你父辈们积累并传授给你专业并持之有用的技能,那你也走在中产的专业化人士的路上了(如教师,律师,医生等)。一般有家训的家族都属于源远流长对财富和技能的积累都不会少,重点是他们还有人脉(军政后代)。但是个人家里有没有积累这个就很看运气了,因为父辈们的积累不是我们能决定的。如果你有幸是以上三类人,我衷心恭喜你。如果你不幸不是以上三类人那么也恭喜你,我下面讲的内容可能对你会有帮助。如果你不是前面的情况,那么你很可能就是以下这两种情况了:1家庭积累较少,手机闲钱不多,容易处于手停口停的囧况下;2家庭负债,处于不得不努力工作的情况下。
这次我们主要说说第一种的情况。因为我相信中国这么大这一类人应该是最多的。如何可以摆脱手停口停的尴尬呢?这就要说到财富自由了。基础版的财富自由指的是当被动收入大于消费的情况下。这样怎么实现呢?有两方法:1提高被动收入;2降低消费。简单来说就是1让钱尽量多生钱;2勤俭节约降低消费欲望。(让钱生钱的重点在于多学习多留意身边可能会赚钱的地方。)省钱这个我就不说了,钱生钱这个还是可以说说的。入门级货币基金,初级基金定投,后面还有房产的投资等等。初始的货币基金可以带来年化3~4%左右的收益;基金定投可以带来亏损~12%左右的收益;房产收益可以带来约2%左右的租金收益以及不确定的房屋溢价。当然还有一些股票,p2p等工具如果你有能力的话也可拿来用。反正投资时记住一句话:了解越多风险越小,能力越大风险越小,做大概率正确的事情,不要一次过压上全部家底。其实说到底就是你要知道自己有多少条路可以走,按自己的能力适合在那条路走。打个比方你每月消费4000,那么想要财富自由那么你就要有4000每月的被动收入。按照自己的能力区分,如果你被动收益能达到年化收益率4%,那么你就是需要4000元*12个月/4%收益率=120万。如果你的收益率可以达到8%,那么你就是需要4000*12个月/8%收益率=60万。如果你的收益率可以达到12%,那么你就需要4000*12个月/12%收益率=40万。看出来没有?在收益率上升时对本金要求就越低。所以在这条路上你有两个选项:1努力提升自己主动获利的能力,增加自己本金的原始积累;2努力提升自己被动收益率,找到合适自己的稳健财富增长的道路。
假设在没有通胀的情况下,你想让自己的孩子在18岁时可以达到你现在的4000元水平的财富自由,其实只需要在孩子出生前存够本金15万,按每年8%的年化计算,18年后就有60万了。
最后想说说自己对资产的一些想法:个人认为资产是那些会带来现金流收益的东西。什么是好的资产?就是那些会随着时间推移愈发贵重的东西。譬如:高分红的股票(格力),租金回报率高地区的房地产等。假如手上的现金投资回报率赶不上房产溢价的速度,那么人们自然会购入房产。那么现在房价还会不会涨呢?根据从股票那里学来的知识当普涨过后就开始要走个别分化了。一二线城市还有机会,后面的城市就可能会开始回归均值水平了。因为一线城市是龙头重中之重,就算跌也只会在最后才跌。而二线城市发展速度一般都比较快,对于房产需求会比较旺盛。配合国家发展政策,就大概知道要买哪里的了。
最后还想说一句——其实购买资产只是把钱换了一种存在形式而已。有的时候善用人生里的杠杆,就是撬动阶层隔膜的开始。
前后逻辑有点问题又发牢骚了,不喜勿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