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山水智者散文哲思
少想点过去的事儿,多想点未来的事儿

少想点过去的事儿,多想点未来的事儿

作者: 龙时 | 来源:发表于2019-09-23 15:39 被阅读0次
    少想点过去的事儿,多想点未来的事儿

    生活总需要一点儿鸡汤进行自我救赎。


    一天一天又一天,一年一年又一年。

    过去的事儿在生命中积累,在脑海中盘旋挥之不去。

    在难得的热情到来时,总是会去好好利用的。精神与身体都做好了准备,脉搏的跳动似乎更加稳健。便兴致满满地决定对世界做点儿贡献,用几个小时来更新几篇文章,打几个字儿。

    我管这叫牺牲,在经济学上来说,这叫做“机会成本”。做一件事的时间占据了本可以做另一件事的时间。这种固有思考模式是不对的,在商业选择上可以这么说,在生活中便不可以了。

    生活没有后悔一说,而因为做一件事就定义为“牺牲另一件事”,这种说辞便是极不正确,极其功利化的。

    最终因为“网络差”三个字儿白忙活一场,没有原地爆炸,但丧气的感觉像瓦斯泄漏一样一丝丝一缕缕地慢慢占领了身体,这种失败与丧气来得更加深刻。

    仅仅是因为一件件小事儿由期待变成失望的次数太多了。

    “牺牲”便赋予了小事儿仪式感,而仪式感便无形中将事情的期待拔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本就是小事儿,没必要这样。

    是啊,道理是人人都懂得的。而关于像自然而然的生理活动一样产生这些念头的原因,却是尚未搞得明白的。

    于是乎令成年人崩溃的,往往也都是小事儿。年龄越长,目的性越强,机械感越重。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量变产生质变。

    人们在空想中开始恐惧,恐惧明天,恐惧尚未发生的事儿。

    太宰治的作品《人间失格》中那句广为流传的话:“我这一生尽是耻辱之事”。

    一些执念一些耻辱之事一遍遍浮现,总有那么些曾经的事儿做得不尽如人意。


    然而人的念头又总是自我否定的。自己来产生烦闷的事,自己又来排解烦闷。

    一生永远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像学滑板学自行车,一步一步跌跌撞撞,总会有些青青紫紫,难免有些磕磕碰碰。

    直到死为止,人都在成长,仍在因年龄的增加而体悟到更多新的东西——我是说,所谓“磕碰”是伴随一生的。

    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在做,行为总会把这些潜意识运用其中。

    于是又在做些令未来感到有些不尽如人意的事。

    那能怎么办?

    总不能因噎废食,人什么时候因死亡而放弃过努力?

    生活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没有固定的答案,所能做的只是迷茫。一边迷茫一边前进着。

    而那些不会消亡的痕迹就像垃圾的积累内存的占用。不能总是在垃圾堆里翻翻找找——要么就“扩容”,要么就忽视。

    “扩容”的办法是体会更宽广的世界,“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反之,世界有多大,心就有多大,这才更好。

    所以,别那么丧,少想点儿过去的事儿,多想点儿未来的事儿。一边“扩容”,一边忽视。

    “我来人间一趟,我应该看看太阳。”


    脑海中尽是过去苦难之事的人自然很少去想未来,想到的未来也只是一个又一个的“到时候该怎么办”。

    多点儿幻想,人总是要有想象力的。

    想想未来有猫的生活,想想未来升职加薪的生活,想想与意中人的相遇的奇妙场景,想想生活里你想象的那些奇遇和奇迹,未来会充满动力。

    “啊,我控制不住去想糟糕的事啊。”

    你总要有点能控制得住的事情。

    更要无所谓成功与失败,为这两者定义,便是苦难的开始。

    在这里引用白岩松的作品《白说》中写的一段话,真的是特别棒:

    “很多人的失败感,不是来自自己的感受,而是别人的眼光与当下世俗的标准。

    然后方寸大乱,然后就真觉得自己失败了。

    如果你不为别人的眼光与标准活着,失败的感受会在我们生活中消失大半。

    建立并信奉自己的标准,你已成功一半。”

    我原想去为这段文字注解一些什么,但还是删去了。都是大白话,大家都看得懂,没必要再去附加一些东西,以自己的一家之言引导众人的思想,总是不太好。我们可以表达,但不可以强求。思想是自由的,不同的人经历不同,有所悟的内容与深度也是不尽相同的。

    这之后,去想想和想象生活该有的样子,最后不要忘了——

    永远相信奇迹。

    晚安。

    (文风灵感记录:夏目漱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少想点过去的事儿,多想点未来的事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zwmy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