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是基于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国内矛盾叠加、各种风险积聚的国内形势准确把握,提出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目标,无疑是我们这一代中国人的责任。
可纵观整个世界,各种国际力量对比正发生新的变化,各个国家的经济进入深度调整,中国的发展应当如何把握时机呢?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指出,“各国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那样紧密,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来没有像今天那样强烈,人民战胜困难的手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其背后是多达270多项各领域合作的成果,各个国家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大类的互利互赢合作正在发生。
互联互通已是大势所趋,世界正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逻辑思维在2017年《时间的朋友》的跨年演讲中,提出一个令人震惊却合情合理的论断,有两种力量在塑造世界,自然地理和地缘政治把世界分割成地图上的样子,但是基础设施,航空、高铁、桥梁、通信电缆把世界连接成另一个样子。例如,坦桑尼亚在未来的数年间将建成巴加莫约港,其中一个影响就是原本因运输受阻不愿意开垦的5.5亿荒地将被种上粮食,将进一步缓解世界粮食危机;中国工程队给一个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东帝汶修高速公路,连部长都激动地抱着桥墩合影。可见,国与国之间互联互通的供应链正在产生巨大的连锁反应:很多国家的年轻人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铁路使得沿线城市被激活,大量人口参与国际化分工,国际投资纷纷涌入,那经济落后国家的经济腾飞奇迹将会不断上演。中国敞开胸怀欢迎这些国家搭乘发展的“快车”,既为中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充分展示了大国的形象。
世界各国的联系不再因自然地理和地缘政治而受到重重阻隔,越来越多的文化与民族因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逐步走向开放,融合。民族主义正在失去地位,越来越多人相信真正的政治权威应该来自于全人类,人类政治的方向也该是保障人权,维护全人类的利益。各个国家不得不在全球市场的形势下选择让步,逐步开放,逐步面对全球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的影响;面对全球舆论的监督和国际司法的合力;面对在全球影响下的财政、环保和法律上的标准。资金,劳动力和信息构成一股无比强大的潮流,翻转并影响着当今世界。
各个国家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外交上良性互动是国家间共谋发展的必然趋势。再回顾2017年中国举办的多场主场外交活动: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到厦门金砖会议,再到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对话会,习近平总书记领衔共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真可谓是正当其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为全人类必须面对的共同命题,如大气污染、全球气候等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正创新着全球经济治理新模式。
正因世界互联互通势不可挡,各个国家的交流合作障碍正被打破,全球经济治理新模式正不断创新,使得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得以搭上改革与发展的快车道。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中小城市的全面振兴和协调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必须乘势而上。唯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建设者能够抓住当今世界互联互通的发展机遇,为实现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总目标做出不懈努力,才能更为有力地推动国家的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