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昕
忆高考我最近在反思一些生命故事。高考季,自然回忆起了我的高考季。我有一个很有意义的发现。
我从小学到高中都在一个“三线企业”的子弟学校上学。这是一个航空系统的企业。所谓“三线”企业,是上世纪60年代为了备战备荒,把城市的技术力量抽调出来一部分,投到偏僻的西部省份,半保密性质地进行产品研制。我们这个厂是战斗教练机的生产厂,在整个系统里算是大厂。
父辈都是从大城市的大企业里响应国家号召,来到穷乡僻壤,奉献了青春。所以,整个厂都高度重视教育,目标非常朴素——一定让孩子们考出去,不再重复父辈的命运。
算得上是举全厂之力办教育。我们的高中在80年代的表现非常抢眼,常常拔得地区状元的头筹。整体升学率也不亚于地区重点高中。只是我们属于企业学校,不归地方教育局管辖,所以跟地方学校交往不多。
在这种情况下,我从来不知道自己在整个地区的排名。也从来没有关心过。压根儿没有全地区大排名的概念。我唯一知道的就是不断地向自己发起挑战,现在看来,这就是向内看吧。
就好像奥运赛场上的射击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是不知道其他对手的成绩的,他们只是安静地一次次地修正自己,冲击自己。直到夺冠的瞬间,才知道自己有多棒。
当年高考时先是预考,一个多月后是正式考。预考结束后,我第一次知道我在全地区排名第一。而我并没有什么高兴,因为我认为自己考得很差,这个名次对于我来说好像什么都不意味。
就这样,我还是一路向内看,看到了高考,又是一个全地区第一名,全省第五名。
现在回想起来,我有两点受益:
1. 不被比较和被比较,评价和被评价所左右,做好自己,不断突破自己是唯一的目标。
2. 充分享受了学习的幸福。学习的幸福不仅仅有快乐,其实更多的是艰苦甚至绝望,但正是一次次地自我要求,自我立志,向自己的短板发起挑战,冲破痛苦的牢笼,才能真切地领纳突破“天花板”的快乐。
我想,这对于当下的教育是有启发的。
家长很难改变学校的评价制度,但是可以尽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鼓励向内突破的家庭文化。让孩子们享受与自己相处的快乐,享受学习带来的幸福,这样,在三十年五十年后,孩子们还是与时俱进的学习者,而不是学习的终结者。
付出总会有回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