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承认我是《奇葩大会》的死忠粉,到了周五晚上就早早地吃饭洗澡坐等更新。
这一期,最打动我的是暖暖的故事。
暖暖今年18岁,是一位“XXY”(细胞里面同时具有性染色体XXY,具有XXY染色体的人通常表现为XY男性的生理特征,同时伴有雄激素缺乏的个体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女性化第二特征),因为性格内向,长得像姑娘,从小就没有什么朋友;初中,他是班里的“受气包”,遭受着来自同学语言和肢体上的暴力;14岁,他在学校遭遇性侵犯,患上了重度抑郁;爸妈为了让他换个环境,送他出国。
他在国外接触到了自己喜欢的时尚领域,在16岁,又因为网络上的谩骂一度很想死。现在,已经从痛苦中走出来的他,过来跟我们分享他的这些经历。
看完一遍以后,连续两天我都忍不住再去看,我会想:他的父母还知道带他去看心理医生,他们家还有财力把他送到更包容开放的地方去,他有这么棒的表达力,他经历过如此的痛苦。那么,和暖暖相似的人,不能表达出自己痛苦的人,没有明智的父母的人,他们是怎么生活的?他们应该如何生活?
是什么,让一些人的生存境况,如此艰难?
我想找到那个最初的原因。
二、
我想到了自己初中时候的经历。
我初中所在的班级里,有一个语言举止很像女孩子的男生,因为这个,经常被嘲笑。他会反抗,比如在别人骂他的时候骂回去,告老师,在别人嘲笑他之前先冒犯别人。但这些反抗好像没有什么用,他还是被讨厌,被嘲笑,被理所应当地孤立。
有一次,上课前的几分钟,我们班的一群男生正在你一言我一语地攻击着他的身体特征,嘲笑声夹杂在嘈杂的语言里。因为太吵了,老师走进来的时候,好多人都没发现。
我们的语文老师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委,我能明显地感觉到她生气了。接着,她没有上课,而是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外国女人来中国考察,在一个农村的小路上,她看到一群孩子正在殴打一个孩子。她走上前去,阻止了那群孩子,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要欺负他?”
那群孩子自然而然地回答:“因为他不会说话。”
那个外国女人震惊了:什么?仅仅因为他不会说话,你们就要欺负他!这是什么逻辑?
这个故事我到现在还记得,是因为14岁的我,感觉到这个故事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撞了我一下。
现在,我可以清晰地表述出那个撞到我的东西——就是在那时,我开始意识到一个很不合理却又普遍存在的事实是:人们对不同于自己的少数,总会没有理由地排斥。
三、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想到的第一个原因是无知。因为初中班上的那些同学,都不是坏人。他们也会帮助同学,会同情残疾人,甚至会照顾一只小动物。那他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事?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件坏事。
他们脑子里有“欺负残疾人是不对的”这样的知识,有“欺负小动物的人是坏人”的知识,却没有“欺负一个性取向模糊的人是不对的”这样的知识,他们甚至没有性别模糊这样的概念,更别谈这背后的科学原因。这种无知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残忍而不自知。
那究竟又是因为什么,很多人都还处在这样一个无知的状态?
我觉得是常识,基本概念的缺失。这个常识就是:生为一个人,一个宇宙中独立存在的个体,我们应该去尊重人,尊重其他个体。
没有尊重,就会有妄自评判和排斥,这种隔膜一旦建立,了解就会变得异常困难。
自由的第一步,是打破自己的枷锁。
四、
不尊重导致无知,无知会让不尊重和排斥加剧,这样的恶性循环,需要断掉。它带来的弊端,不止出现在暖暖身上,也会出现在你身上。
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是不同于其他个体的,少数人。
我们很多人从小接受的教育,不是“做自己”,而是“做像XX一样的人”;我们讲究一团和气,不在意真诚自我的表达;我们有了感受习惯压抑,把这当作含蓄;我们做很多事的原因,是因为“大家都在这么做”;我们在大家都哭的场合,就是没法理解有人会不哭。为什么别人都喜欢这个,我就是不喜欢?为什么人家都活泼开朗,我这么内向?为什么明明别人觉得我很棒,我就是没有一点成就感?这些都是每天在困扰我们的问题。
我们太希望跟别人一样了,把精力和时间都花在了两件事上:1.拼命跟别人看齐;2.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而烦恼。却根本没有花时间研究自己有什么跟别人不一样的才能,什么让自己快乐,什么给自己成就感.。
这就是弊端之一:如果没有对“少数”的尊重和了解,我们会错失自己身上独一无二的偏好、兴趣和天赋,从而错失一个更快乐、高效、让自己满意的人生。毕竟,所有的优秀都是少数,如果没有对少数的尊重,就没有梵高爱因斯坦,也没有李白陶渊明。想象一下:万一莫扎特6岁的时候,他爸跟风给娃报了个奥数班,天天催他练心算拿奖,会怎样?
另一个弊端,就是我们在用偏见评价别人的时候,其实也是在给自己堵路。一个天天催人家姑娘结婚的大妈,自己的闺女要是30几岁还没嫁人,内心一定会经受巨大的煎熬;一个断言“男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的姑娘,估计也就没什么找到好男人的希望了;一个觉得所有拼命工作的人都是傻子的职场老油条,跟优秀这个词也就没什么关系了。否定自己不了解的少数,可能就是在否定自己生命的可能。
五、
既然这样不好,我们应该怎么办?
改变一定是一个漫长的路程,而我们,应该从尊重、接纳自己跟别人的“少数”开始。试着跟自己对话,了解自己的想法;试着倾听,了解别人的想法。不要评价,听就好。
慢慢地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并非只有一种美,一种好。每一个生命,都该有自己的美,自己的好。让自己长成自己那样的美好,让别人长成别人那样的美好,然后互相看看,“哇,你是这样的一种美,跟我不一样啊。”这就够了。
参差多态,乃幸福之本源。
最后,把我喜欢的一段话抄录在下面,是北大的陈嘉映教授写的一篇文章的开头,那篇文章叫《梦想的中国》:
我梦想的国土不是一条跑道,所有人都向一个目标狂奔,差别只在名次有先有后。我梦想的国土是一片原野,容得下跳的、跑的、采花的、在溪边濯足的,容得下什么都不干就躺在草地上晒太阳的。
这样的国度,要我们去创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