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三·四七】
谚云:“死棋腹中有仙着。”此言最有理。余平生得此益,不一而足;要之,能从人而不徇人,方妙。乐取于人以为善,圣人也;无稽之言勿听,亦圣人也。作史三长:才、学、识,缺一不可。余谓诗亦如之,而识最为先;非识,则才与学俱误用矣。北朝徐遵明指其心曰:“吾今而知真师之所在。”其识之谓欤?
徐遵明,(475年—529年),字子判,华阴(今陕西渭南)人。北魏儒家学者,经学家。十七岁起,四处求学。曾在上党师事屯留王聪,受《毛诗》、《尚书》、《礼记》,又曾师从燕赵张吾贵、范阳孙买德、平原唐迁等学经。转师期间,同窗猛略曾谓遵明曰:“君年少从师,每不终业,千里负帙,何去就之甚。如此用意,终恐无成。”遵明曰:“吾今始知真师所在。”猛略曰:“何在?”遵明乃指心曰:“正在于此。”乃诣平原唐迁,纳之,居于蚕舍。不出门院,凡经六年,时弹筝吹笛以自娱慰。
【闲言碎语】
先把原文简单翻译一下。
谚语说:“死棋腹中有仙着。” 这句话最有道理了。我一辈子从这句话中得到的教益,真不是一点两点的;最重要的是,能听从人而不屈服人,才是最好的。乐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而从善如流的人,是圣人;拒绝倾听荒谬绝伦无稽之言的人,也是圣人。研究历史的人必须具备三个长处:才(才情)、学(知识)、识(见解),缺一不可。我认为作诗也是这样,而识(见解)排在第一位;没有识(见解),则才(才情)与学(知识)都是错误运用白白浪费了。南北朝时期的徐遵明曾经指着自己的心口说:“我今天才知道真正的师傅在哪里啦。”他的见解与我差不多是一样的吧?
看过以上的翻译,读者们大概都有了自己的感悟。今天我只选其中一句来说,也是给我触动较大的一句:“无稽之言勿听,亦圣人也。”
我们生活里常常挂在嘴边的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也常告诉别人“开卷有益”。有的时候还被人指责:“你别走啊,总要让人把话讲完啊!”总之,在种种因素下,我也常硬着头皮聆听一些人喋喋不休的说那些无稽之言。有时,为了照顾面子、为了维护关系,还在微信朋友圈里给那些转发的保健神话点赞。自己真的没有做到“能从人而不徇人。”
有人会说:孔子尚言“三人行必有吾师”,你怎么就那么张狂呢?这里,我们有必要看看孔子到底是怎么说的。《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孔子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我们可以看出来,这段话的前半部分是个学习态度问题,后半部分是个学习方法问题。孔子的意思是:不好的言行我们就不必要效仿了。
或许还有人会说:你不听完怎么知道是无稽之谈呢?这个问题问得好!这也是我过去坚持聆听无稽之言的理由之一。其实,随着学习的积累、阅历的增加、科技的进步,许多无稽之言早已经被社会公认。比如,一些神奇功效的保健方法,一些日韩吓尿的意淫消息,一些日进斗金的财富秘诀,一些龙凤在天的奇景异象。这些东西真的没有必要去听完,坚持听完只能拉低自己的智商。
现在最可怕的是打着“国学复兴祖国”、“用当代新儒学拯救人类”旗号的东西,利用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崇拜心理和对国家、民族乃至人类命运的关心来贩卖自己的一点私货。而这些私货实实在在也是无稽之言。就拿所谓的“国学”来说,这东西作为传统文化当然有其存在的价值,然而,说依靠这个能够复兴祖国、振兴中华,一定是无稽之言了。辛亥革命前,国学这东西算是朝廷的正统思想命脉吧?靠这玩意儿通过科举还能入朝当官为吏,全国上下不能说不重视吧?即便是高度重视全民齐学,大清王朝还不是让西洋人打得满地找牙?世界发展到今天了,还想着“半部《论语》治天下”,不是痴人说梦吗?至于啥“用当代新儒学拯救人类”的,也是拉大旗作虎皮的假货而已。人类的发展自有其规律,犹如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用得着啥主义来拯救。把臆想说成妙方,规划人类发展方向,这样的“神话”,真的不需要听完。能够坚持不听,就是圣人。
怎样才能够判断无稽之言?一是自己要有知识,二是自己要有标准,三是自己要有主见。不要怕人家的责怪,也不要在乎人家的评说。不妨学习一下北朝的徐遵明,手扪心口,默诵:我心我真师,从人不徇人。不听无稽言,亦可称圣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