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仁篇》第十二章: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解析:
孔子说:“如果只依据个人的利益去做事,会招致很多怨恨。”
这一章解析出来,所有的人一眼就能够看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是有多少人能发自内心的认同就另当别论了。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昨天听朋友给我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让我很切实的体会了孔子这句话。
全民创业的年代,营销的概念满天飞,而“利他”这个思维更是被很多人拿出来为自己的行为镀金。我和朋友的圈子里有一个人,借着微信营销的势做商业推广,还非常懂行的给自己挂了个“老好人”的微信名,让人一看他的名字就觉得他是个热心肠的人。
同样在全民装B的年代里,每天从网上复制一下心灵鸡汤,粘贴几张照片,就可以营造出一副正能量满满的样子,朋友也正是因为被那副经过修饰的正能量所迷惑,误以为对方真的是一个很热心很有正能量的人,于是真心与之交往。经常请“老好人”一起喝茶聊天、吃饭宵夜、聊聊梦想,而且每次都是朋友买单,一来二去也就混熟了。
接下来的事就让人大跌眼镜了。
朋友开了家餐厅,那位“老好人”在混了个脸熟之后,经常带着人去朋友的餐厅吃饭,美名其曰照顾朋友生意。可是每次去吃饭,消费都只有100多元,却不停要求朋友送这又送那,一顿饭吃下来送的东西都有几十元了,临走时还要求打折。
朋友的餐厅是合伙制的,这样生意做下来每次都是赔本的,合伙人碍着面子一次半次的也不好说,可是多了之后任谁也是不会没有脾气的,但无奈的是打开门做生意,又不能得罪客人,可悲的是这位“老好人”根本就不会考虑到别人的利益,只管着自己能多占点便宜就好,隔三差五的就去“照顾”一次朋友的生意,搞得朋友与合伙人之间颇有怨言。
如果仅仅只是这样也就算了,大不了朋友自己贴点钱买个人情了,做生意的人总是不愿意得罪人的。
然而更过分的是,朋友因为市场推广需要,知道这个“老好人”手上有些资源自己或许可以用到,于是开口请求对方做个介绍人推荐一下。说是推荐也就是拉朋友进个群,剩下的都是朋友自己去处理了。可是对方竟然在朋友请求的时候提出让朋友给他发红包,发一个红包就拉一个群,否则免谈。
一般人如果遇到这样的事顺手也就做了,自己的朋友有需要,因为只要不违背所在群的要求,拉个群就是举手之间的事啊!更何况人家请自己吃了那么多的饭,送了自己那么多的东西,就算想想办法也会帮这个忙啊!但是这位“老好人”的做法就实在是让人心寒齿冷了。
经历了这样的事情之后,朋友彻底的认清了这位“老好人”的真面目,所谓的“老好人”只不过是一头披着羊皮的狼,而且还是狼心狗肺的那种,所以朋友将对方列为了永不能合作的黑名单。
无独有偶的是,同时一起聊天的几个人都认识这个人,大家聊起来的观感惊人的一致。
在生活中见识过太多的人,一开始交朋友的时候,谈的是感情,一开始谈项目时谈的都是各种大爱奉献,只要能把一个梦想实现,怎么付出都行。可是谈到最后都是在利益上不能得到满足时不了了之。兴高采烈的开始,悄无声息的结束,只留下一声叹息。
也曾经跟过一些市场推广的策划方案,做老板的都想做一些很轰动的效果,将自己的品牌打响,提要求的时候就是一句话,怎么劲爆怎么来。可是一听到预算费用之后,在看看短期利益时,都打了退堂鼓。辛辛苦苦做的方案设计就成了泡影,那些挖空心思做方案的人只能扼腕。
还听过一些公司的老板抱怨自己的员工,在求职的时候都是信誓旦旦的会热爱工作、努力拼搏、积极融入团队,互相配合,可是入职了一段时间之后就都会算着自己利益干活,没有提加班福利就一定是准时上下班,没有提利益分成就一定是个人自扫门前雪,什么热爱工作,什么团队精神全部都见了鬼。
也许,我们站在生存的角度去看,的确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金钱,而金钱自然牵涉到利益。如果没有了利益的获取,失去了金钱的来源,人自然也是无法生活的。所以我们并不反对人们对利益的追求,但是如何把握一个度就很重要了。
如果一个事情能够利他又能利己,甚至多方共赢,这样的事一定是可以做的。可是一个事情做下来,经过你的算计得利的最终只有你自己,相信我,一定是不能长久,也一定是不能善终的。
上面的这位“老好人”,一直之想着自己的利益,表面上占尽了便宜,可是他一定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很多的人列进了黑名单,从而失去了很多机会。假如他知道自己的行为为自己带来如此负面的影响,真不知他会做何感想呢?
真正懂得利他的人,一定会充分考虑过与别人合作的过程中自己可以为别人提供的价值,是否能够对得起自己所获得的收益。而真正能做到充分利他的人,通常是超预期的给予对方价值。相信我,最终这些利他都会用另一种方式回馈给你自己。
“之乎者也”虽然是二千多年前的智慧,可是文字里一语中的精妙真是丝毫不打折,“放于利而行,多怨”,愿大家都能学会多利他,结善缘,少做唯利是图的事,少结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