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5-《学会提问》读书笔记9

作者: 婷婷玉立水墨画 | 来源:发表于2016-04-03 17:25 被阅读105次

    这是李婷365日写作计划第65天的写作内容

    本次写作是基于《学会提问》整本书。

    读书进程回顾

    我从3.14-3.27阅读这本书,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从中第一次具体了解批判性思维。学会提问,提关键的问题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是一个能评判他人,也能评判自己的智慧之人。

    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

    在论述性的文章中,如何用提问的方式来判断一个论证的效果。

    细节上是如何安排的?

    本书共分为12章。
    1-5章讲述的是论证中的三要素--论题,结论,理由,和论证中语义不明和两种假设。
    关键性问题是:论题,结论,,理由是什么?是否语义不明?假设是什么?

    6-12章讲述的是评判一个论证的具体措施--论证中的谬误,证据的效力,替代原因,数据的欺骗性,省略的重要信息,不同的结论。
    关键性问题是:论证中的谬误有哪些?证据的有效性如何?是否有替代原因?数据是否有欺骗性?是否有重要信息被省略了?是否有不同的结论?

    了解论证

    海绵性思维VS淘金性思维

    海绵式思维强调单纯的知识获取结果,而淘金式思维则重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与知识展开积极互动。

    本书希望我们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就是需要培养淘金式的思维。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主动提问,积极思考。

    批判性思维的含义

    在本书中,批判性思维有以下内容:

    1.有一套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的意识;
    2.恰如其分地提出和回答关键问题的能力;
    3.积极主动地利用关键问题的强烈愿望。

    所谓批判性的聆听和阅读,即对自己耳闻目见的一切进行系统的评判,这需要一整套的技能和态度。这就是批判性思维所要求的。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第一步就是找出论题和结论。

    描述性论题&规定性论题

    论题就是引起对话或讨论的问题抑或争议。
    描述性论题是指对过去、现在或将来的各种描述的精确与否提出的问题。
    规定性论题是指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所提出的问题。

    若是文中没有明说论题是什么,可以先找结论,然后推出论题。

    结论VS纯观点

    结论,即作者或演说者希望你接受的信息。是由理由逐步推理得出的观点。
    纯观点,是没有证据支撑的断言。

    找结论时,可以在文章开头与结尾,并运用指示性的词语来定位结论。

    理由是什么?

    理由是支撑结论的论述,可以是个人观点,研究报告,专家意见等。

    施惠原则(principle of charity)

    施惠原则,是首先假设这个论证是最无懈可击的,理由很充分,然后再着手进行评价。

    在寻找理由的过程中,运用施惠原则。假设论述者的所有理由都是正确的,不要忽略看似荒谬的理由。

    语义不明的词语

    准确辨认关键词或短语的确切含义是决定你是否同意别人观点的必要步骤。

    在阅读中,和作者在关键词上达成共识,是正确理解作者表达的前提。词语有内涵与外延,在论证中寻找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确定词语的歧义,可用将词语的不同意思代入到论证中,评价对论证效果的影响。

    那些激发强烈情感反应的术语被称为附加感情色彩的术语。要注意这类词,它们具有迷惑性,会让读者的注意力不再集中于理由上,而是产生了的偏见。

    描述性假设&价值观假设

    假设有下列这些特征:
    1.隐藏或没有明说出来(大多情况下如此);
    2.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3.对判断其结论有较大影响;
    4.可能有一定的欺骗性。

    我们只需要了解论证中存在的假设,这样可以缩小寻找假设的范围。

    价值观假设(value assumption),是指一种想当然的看法,认为某些相互对立的价值观中一个比另一个更重要。

    价值观假设会随着情景的变化而变化、只有一个人选择的价值取向是认为公共健康或者环境保护比效率更重要时,他给出的理由才能支持结论。

    描述性假设(descriptive assumption)就是对这个世界过去、现在或未来是什么样的想法。

    一个理由本身不具备与结论之间的直接联系,理由必须通过特定的其他想法(常常是没有明说的想法)才能与结论相联系。

    评价论证

    论证中的谬误有哪些?

    已经了解了论证的基本要素,现在就要正式进入评价论证的过程。
    首先,找出论证中典型的谬误,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谬误。

    1.人身攻击谬误
    2.诉诸公众谬误
    3.诉诸可疑权威谬误
    4.偷换概念谬误
    5.诉诸感情谬误
    6.稻草人谬误
    7.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
    8.乱扣帽子谬误
    9.光环效应谬误
    10.转移话题谬误
    11.循环论证谬误

    紧抓住与论题相关的证据,找出推理谬论。

    典型证据的效力如何?

    典型的证据包括: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词,专家意见,个人观察,研究报告和类比。

    在相信这些证据之前,问问自己证据中是否存在偏见,是否能有效地支持结论。了解这些偏见,是反映了论述者的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是否有替代理由?

    替代原因是指一个言之成理的替代解释,可以说明为什么特定的结果会发生。

    原因不一定是唯一的,在那些涉及人类特征或者活动的情况下,多个原因共同起作用比单一原因起作用发生得更加频繁。
    因此,在寻找替代原因时,我们必须要记住,我们找出的任何一个单独的原因都极有可能是引起事件发生的其中一个原因,而不是其唯一的原因。

    数据是否具有欺骗性?

    数据,尤其是统计数据,似乎就是科学准确的。但,有时候这样的数据存在着欺骗性。

    我们除了关注数据本身外,也要关注数据的含义和局限性。
    例如谈到均值时,要想想是中位数,众数,还是平均数。谈到百分比,要想想是和什么做的比较,这个实践的全距和数值分布,这样对数据有一个全面的视角。

    是否有重要信息被省略?

    你应该记住几乎任何一个你所遇到的信息都有一个目的。换句话说,这个信息的组织结构是由别人精心挑选和呈现的,目的就是希望它能从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你的思维方式。

    所以,论述者会基于他的目的向我们展示信息,那么,就会论证不完整的可能性。问一句:“这个行动潜在的长期的负面效果是什么?”可以帮助找到遗漏的信息。

    是否有不同的结论?

    因为我们所有人都具有不同水平的认知准确度、不同的参照体系和先验知识,对哪些假设更为可取我们不断表达不同意见。

    对于一个问题,我们很容易就运用了二分式思维,这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局限了不同的结论的可能性。但,实际上,对于一个问题,加上不同的假设,可能有多个不同的结论,所以,问问自己:“是否有不同的结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65-《学会提问》读书笔记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ahu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