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日志2023-03-16 周四 阴
一直我都知道,学习是反人性的,痛苦的,可是人为什么还是趋之若鹜自讨苦吃不断攀爬知识的金字塔?《开窍》从人体方面像我解惑,豁然开朗,甚至能现学现用,告诉娃为啥要先写作业后玩,因为这样获得的快乐更大,是内啡肽叠加多巴胺的双重快乐。
多巴胺和内啡肽,人体的两种快乐神经递质。多巴胺型快乐是先甜后苦,比如我们吃到甜食、刷短视频、抽烟喝酒、打游戏、逛夜店等。内啡肽型快乐是先苦后甜,比较小众。内啡肽是在人的身体或精神遭受痛苦后,分泌出来的一种多肽化合物,相较多巴胺,内啡肽的持续时间更长,也更稳定。
多巴胺会正向调节我们体内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所以多巴胺型快乐会让人血管扩张、心跳加速,产生兴奋的感觉。不过,多巴胺型快乐持续时间不长,当多巴胺消散时,人就会感到相应的失落和抑郁。
为什么需要两种快乐递质呢?
远古时代,多巴胺型快乐是人在猎捕到食物后产生的一种快乐,但是不是每次猎捕都能成功,在物质匮乏的时代,为了不让人类太痛苦,身体演化出了一种“奖励机制”,即使人在打猎时一无所获,但只要经历了长时间的奔跑,这种机制也能让人获得平静和愉悦。所以今天,我们在进行机械运动、长跑、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学习任务时,身体都会分泌内啡肽,使我们感到平静与快乐。其中尤以长跑的刺激最为明显,就不难理解那么多人热衷马拉松。从某种程度上,信奉搬砖生活的人,也形成了一种对完成任务上瘾的生活循环。
在我们的身体中,多巴胺和内啡肽配合默契,即使那时的人类对多巴胺型快乐上瘾,想要满足也要等很久。而与之相对的内啡肽型快乐反而更容易得到,因此形成了“一连串内啡肽型小快乐带来一次多巴胺型大快乐”的良性循环。
到了物质充裕的现代,人们获得多巴胺型快乐变得太容易,这就彻底打破了之前的良性循环。由于大刺激、唾手可得,很多人根本无法抵御进入多巴胺型快乐的诱惑。
很有意思的原理,这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走《少有人走的路》。了解了原理就要为我们的生活所用。比如我们在完成一项任务时,可以适当放空自己,享受身体分泌的内啡肽带来的平静感。而只有完成一个阶段性目标时,你才给自己一个正式的娱乐奖励, 比如吃一顿、买个心仪的东西等。但是如果实现不了目标,就不能 得到这样的奖励,必须忍着,这个过程就和远古人的快感模式很相似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