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饵效应
指人们对A、B两个选项进行选择时,因为C的加入,会使A、B某个选项显得更有吸引力。这里的C就是诱饵,它引诱你把目光转向前面的某一项。
著名的《经济学人》订阅实验
《经济学人》杂志曾刊登过一则广告:电子版:59美元/年,印刷版:125美元/年,印刷版加电子版套餐:125美元/年。
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斯隆管理学院的试验中,100位高材生中有16人选择了电子版,84人选择的套餐组合,0人选择印刷版。
如果是你会怎么订阅呢?可能你也会选择电子版和套餐组合,而对印刷版无动于衷。都是125美元/年,订阅套餐组合还免费获得电子版,何乐而不为呢?
《经济学人》设置了印刷版这个“诱饵”,就是为了促使用户订阅另外两种的某一种。与其相比,订阅套餐组合更物超所值。
如何运用
星巴克咖啡的杯型分为Tall,Grande和Venti,是我们平常习惯称呼的小、中、大杯吗?不是,翻译过来是中、大、超大杯的意思。这个星巴克除了其游戏化营销的目的外,也玩了诱饵效应的小花招。
如果设置小、中、大杯,顾客大多会选择中杯,但换做中、大、超大杯,与超大杯相比大杯就是大家理解的中杯,顾客就会更多地选择大杯,他们卖出的咖啡也就越多。
结合星巴克案例和诱饵效应,如果你开了一家甜品店、餐厅或者茶饮店,就可以设置相应的价格与包装对比,现在你有什么妙招了吗?
如何避免
和我们上期分享的沉锚效应(点击回顾上期内容)一样,诱饵效应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避免它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按需购买:对于一些商品只买自己需求的产品或者服务,而不为了占便宜购买整个套餐。
iPhone定价的诱饵效应
总结
人们很难单纯地判断某一事物的真实价值,我们的潜意识里往往会找一个参考物来衡量它,这个参考物就相当于“诱饵”。
诱饵效应有时候会促使我们过多消费,但只要你遵守“按需购买”的原则就可以避免。它本身并没有商业、道德上的对错,如果我们需要套餐的其他产品,购买反而很超值。
回想一下,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与“诱饵效应”有关的事情呢?欢迎留言分享你的高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