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物传记的人,大抵都是希望从前人经历中,寻求到一些对当下活动的启发帮助。然而,前人与今人境遇不同,今人与今人亦不同,所得到的启示便会有所区别。由于每个人最终都会走进社会,走向职场,今天我们主要来谈一谈张骞的经历在职场上的共同启示。
1
寻找突破口,没有人挤的地方就是机遇
张骞原本只是汉朝一个小小的郎官,地位不是很高,就他本人而言,在做官上,也算不上出类拔萃。
生活一如既往的平淡,他过着每天朝九晚五,五天一休假的小日子,不用太操劳,倒也挺舒心。
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皇帝下来一道诏令,征募一位能够穿过敌对势力匈奴地域,并将自己战略意图送达到月氏国的人。
张骞那颗驿动的心开始不安分了,他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忠君爱国,现在的官衔太小了,怎么能报效国家呢?如今机会来了,这个任务是很艰巨的,以至于皇帝都没有指望着他能完成。
作为张骞,他会怎么想呢?面对这样的的任务,如果做不好,没有功劳还有苦劳,皇帝也会奖励自己一颗糖。如果做好了,那绝对是大功一件,升官封侯是完全可能的。当然了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前路茫茫无所知,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险,他付出的代价可能是自己的生命。
可是做什么事情又能没有风险呢?喝凉水还会被呛死呢。斟酌再三,张骞去应聘了。不知道是因为参加面试的只有他一个,还是因为他比较优秀,KO了其他选手,我们从史书记载来看,知道了最终是他持着汉节去的。
在职场上,从一个新人开始,所面对的事情都是未知的,最初会有人进行带教,还能对你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随着个人能力素质的提高,逐渐会成为某方面的业务骨干,会面对越来越多棘手的问题,会进入更多未知的领域。这些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如果能够抓住,对自己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如果各个方面竞争都十分激烈,自己又有上进心不妨学习一下张骞,另辟蹊径,成为创始人。
2
掌握核心能力,不愁没机会
张骞历经坎坷十三年终于回到了汉朝。如他所思,虽然他没有完成皇帝的使命,皇帝还是给他加了官。由于一时半会用不上他的所学,他又可以安心舒适的过自己的小日子了。
过了些年,汉武帝整顿军备,准备给匈奴致命一击,于是开始进行作战准备。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朝堂上下有谁对匈奴比较熟悉呢?非张骞莫属。
张骞宦海沉浮带来的职场启示皇帝想起了张骞,于是把他安排给了大将军卫青。卫青是个打仗天才,几乎是百战百胜。
此次出击,由于张骞知道匈奴地势,熟悉水草所在之处,因此士卒与马匹能够得到很好的休息。卫青原本就十分擅长用兵,加上这样的帮助,更是如虎添翼,少走了不少弯路,打的匈奴落花流水。
到评功论赏的时候,有了大将军极力推荐,张骞顺其自然的就被封为了“博望侯”。
有很多人在学习一项技能前总是犹豫不决,害怕用不上。也许一时半会是这样,但是放到整个人生阶段,可能初中背的某篇文章就在中年一次演讲中用到了呢。俗话说的好:技不压身,机会是留个有准备的人的。
3
掌握核心技能更有可能东山再起
事情到此就功德圆满了吗?没有。没过过多久,匈奴又站起来了,四处骚扰边境。汉武帝刘彻再次出兵,准备打翻匈奴。让李广作为郎中令,张骞作为卫尉则向右北平郡出发。
李广被匈奴围困,杀了对方三千人,自己死了四千人。而张骞则干脆延误了军期,连匈奴影子都没看到。此仗打的是真窝囊,按军法来说,张骞应该被斩首,但结果只是免了爵位官阶,赎为庶人。
在封建王朝,谁能有这么大权利呢?不言而喻。我们能够想象到,刘彻十分看中的是他的价值。
果然,没过多久,刘彻把张骞找了回来,多次问他关于大夏国的情况。于是张骞就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老老实实的讲给皇帝听,并且给皇帝提议,说那里有个乌孙王叫昆莫,这人跟匈奴关系不大好,是可以争取一下的。
刘彻听了很开心,既然你这么熟悉那里情况,这事儿就交给你办吧,便又授予张骞中郎将的官衔,级别就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领导。
张骞凭借自己的核心能力,起到了让自己起死回生的效果,并且再次东山再起。这是我们值得借鉴的。
在职场上,倒茶倒水,打印文档之类缺乏技术含量的活,你干的再多也不会有多大提高,领导也不会觉得你有啥能耐。一定要掌握核心能力,让自己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样子,才能掌握更多主动权。对于体制内而言,就是要拥有随时可以离开体制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