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婚姻育儿
理解3-5岁宝宝(三):处理愤怒

理解3-5岁宝宝(三):处理愤怒

作者: 范范戴戴 | 来源:发表于2017-08-28 09:47 被阅读0次

    引言

    本文是理解孩子读书系列第十八期,内容均编辑整理自《3-5岁幼儿为什么问不停?》。我计划通读一遍“理解孩子”系列丛书和大家分享。这套丛书的介绍在这里 2017 我们一起读育儿书吧

    3-5岁幼儿为什么问不停?

    本期内容

    处理愤怒

    • 通过游戏来攻击和发泄愤怒
    • 富有攻击性的孩子
    • 说“不”的权利
    • 可以打孩子吗?

    核心观点

    “适度的攻击性是性格特质和果决的象征,会让孩子或大人在这世界上充满自信地勇往直前。”

    “孩子的想象力越丰富,就越害怕怪物或其他可怕的生物,很容易自己吓自己。”

    “有时候超级独立的孩子,背后隐藏的是紧张不安或难以满足。”

    “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学习如何表达愤怒的情绪是相当重要的。不是每次都是靠哭、闹、尖叫、踢打或搞破坏来发泄怒气。”

    精华笔记

    一、通过游戏来攻击和发泄愤怒

    我们如何看待“攻击性”?我们可以接受自己和孩子的“攻击性”吗?在本书中,“攻击性”是一个相对中性的概念,它既没有那么可恨,也没有那么可爱。为了生存,我们需要表现出某种适度的攻击性。适度的攻击性是性格特质和果决的表现,可以让孩子或大人在这世界上有自信地勇往直前。当孩子对他们世界里最重要的人物感到愤怒敌视时,可能会想象要伤害这些让他感到生气的人。

    有时候孩子无法控制自己攻击性,他们会咬人、踢人或打其他的小朋友。如果大人可以帮助孩子,假以时日,他们会学会利用游戏来表达,并且最后可以说出自己的感受。孩子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利用想象的武器,利用玩具枪,玩具剑、玩具动物或手边任何可以利用的东西在游戏中表达这些感觉。

    利用游戏表达攻击性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让孩子在一个安全,没有焦虑和压力的环境下,表达自己的攻击性。这样的表达不会对任何人造成伤害,但却可以很好的为自己提供一个消化处理情绪的场所。

    当家长看到孩子们在有点“残忍”地对待他的玩具的时候,试着多观察,多好奇,多问问孩子,尽量不要着急地制止孩子的行为。

    二、富有攻击性的孩子

    有时候孩子会变的过于具有攻击性,攻击自己的父母、破坏玩具和伤害其他小朋友。有些孩子会利用尖叫、大声哭闹、用力踢打来引起父母的注意,大人需要思考一下,孩子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才能吸引你的目光呢?

    有时候可能是因为父母对于孩子的变化或需求不足够敏感,才会让孩子认为必须要引起紧张不安地骚动,才能让大人注意到自己的需求,孩子就会习惯用这样的方式来吸引大人的注意。越是具有攻击性的孩子,他的内心就越是脆弱。这种强硬且恃强凌弱的外在表现是为了防御内心的恐惧和失望。

    三、说“不”的权利

    今天我们想强调的是爸爸妈妈也有说“不”的权利。作为父母往往会陷入这样一种境地:当向孩子说“不”时,孩子会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冷酷无情且不讲情理的,会因为剥夺了孩子的权利,而有罪恶感和觉得难过。即使心里明明知晓自己拒绝孩子的行为是有道理的,而且是有必要性的,但还是会担心这样会让他们受到挫折,可能会使孩子受到伤害。因此,家长很难狠下心来说“不”。

    其实,清楚的界限可以提供孩子安全感和满足感。如果让他们觉得没有人可以阻挡他,可以为所欲为的时候,孩子反而会变得相当担忧。这样会让孩子有种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的错觉,不过也会让他们觉得没有安全感。这可能会导致一个恶性循环,小孩会变得越来越反应过度,不停地试探家长的底线,来知道爸爸妈妈到底会在什么时候来阻止自己。

    什么时候要对孩子说“不”,对父母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三岁孩子的意志是相当坚定的,他们对环境好奇,且乐于探索世界,对食物的运作非常地感兴趣,尤其是爸妈喜欢使用的物品。我们并不想让孩子因为觉得有太多的危险而感到焦虑,或是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热情,不过,的确需要确保孩子知道周围环境里存在的危险。

    爸爸妈妈需要坚守“一致”的标准,这样,孩子就会了解界限在哪里,不过这里还需要有一个协调转圜的空间。当孩子遇到一些特殊的困难或场景时,我们的标准需要有弹性来适应孩子的需要。这些标准并不是雷打不动的。

    四、可以打孩子吗?

    有时候,家长会失去控制地动手打孩子,尤其是当孩子们做了危险的事情时。比如,当孩子跑到了车水马龙的大马路上时,妈妈很可能会对孩子的这个行为感到生气,会责备孩子,或者打孩子。这其实是妈妈因为担心孩子发生危险而受到惊吓,反应过度而失去了控制。

    家长管教孩子的方式很多时候会受到自己小时候成长经历的影响。同时作为家长,我们还会对自己有很多的期望。有些父母仍记得小时候被打的恐惧感受,而下定决心不要让自己的小孩有相同的经验。但有些家长则觉得,挨揍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此也会利用相同的方式让孩子听话。

    并不建议利用打孩子当作日常的管教方式,孩子的表现良好会是因为害怕,而不是出于想要取悦自己在乎的大人。他们会变得顺从、害羞、学着阳奉阴违,以及在暗地里反抗。他们可能会去欺负年纪较小的孩子,来强化自己对于苛刻父母的认同。

    无论是打人、踢人、或咬人,都会把父母降级为小孩,而且不会去思考孩子犯下这个行为背后的原因。家长只是将孩子的感受硬压回去,这会让家长们感到生气,而这样的感觉也是孩子想要急于摆脱的。要停止这个恶性循环,需要依靠爸爸妈妈试着了解孩子真正想要表达的信息。


    对本文内容如有任何疑问或者其他感兴趣的话题,欢迎留言。期待与大家更多的交流沟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理解3-5岁宝宝(三):处理愤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ansdxtx.html